-
拓者
2009-3-20 10:30:14
以下是火星时代记者问答! 非常值得大家学习!1 F5 G% ?8 L4 s$ d1 a# h! P) R
这是小马哥第几次参加国内的室内设计比赛?这次比赛吸引你参加的原因是什么?此次参赛有何感想?$ ~" f; P* c; K8 L4 I1 W; o
0 L: V" S7 }. b
—————————————————————————————————————————# B/ q9 A* I8 D, `9 J3 m
谈到参赛,这还真是我的人生路上头一遭。
与周边、与他人,一直以来,总喜欢一种宽松、随意、松散的“交流”。包括讲话,都不愿板下脸来象
“谈判”、象“说教”般的强加与人(当然也不喜欢对方强加与我)。包括与同行间的带有学术性的交流、
探讨,也被我操做得象聊天。所以,很少有人能在我面前表现出强烈不满与愤怒,我也是如此,再大的6 r; z- ]# x# W) j1 {% N7 F
事儿到我这儿也会被迅速消化、吸收、排泄了!$ O8 T9 G+ A' |' Q9 m
效果很显著:他人不累;自个儿也不累。
比赛这种氛围,对我来讲,有些不太适应,或说不太“感冒”————太过沉重、太过刻意、太不休闲8 C, X: w8 ^: a) g+ H
......后果太严重!
故,起初并未打算参与之,做一个安静的观者、聆听者,很惬意!
后又思忖,又不禁发笑,笑自己的息事宁人,笑自己的如此不堪,笑自己心态的早衰!) K, Q$ b9 {% N6 m- ~0 S
比赛,并非一定要去赢得名次、奖金等等的急功近利,亦可换位思考,去展示自己、去吸收养分、去交流沟通,
毕竟“三人行。。。”嘛,我想,“毕有我师”!那,该如何去想、如何去做,也就不言而喻了!总之,要的3 `8 M4 w& P+ [& b2 Q( |& |8 x
是一次机会,一次学习的机会;一次综合评估自己的机会;一次取长补短的机会;一次印证自己的机会。。。。
让自己赢得心跳加速般快感的机会!
何乐不为?!6 K- w, ]. y6 k
结果,收获颇丰!
在这里,并非指获奖才有收获。拿得名次充其量也就收获了一项,无非就是“名利”范畴,应该看到,在信息、科2 o, c/ F( E8 ]- ?; W$ I; p
技高速发达的今天,这些所谓“名利”仅仅是暂时,一切都会因为不断的刷新,会在他人、社会之中最终淡出的!
真正有价值的收获,就是能够告慰自己,已然到了不惑之年的我,还没老,还没被社会遗弃,在妻子、儿子、父母
面前,我还可以继续尽情的去爱我所爱、学我所学、做我所做。。。。说实在的,参赛后的我,最大的变化,就是, U% U _, @5 R6 ^7 |
在内心,我年轻了!
-
拓者
2009-3-20 10:30:37
在上次的采访中你说:“要继续着我的设计、继续着我的庸懒。”能否给所有关心小马哥的朋友谈谈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j" l6 y k" f6 D: e
—————————————————————————————————————————
* K1 r. E8 N1 u. |( e2 n, U* b/ _
呵呵,很荣幸!
关心别人、被人关心,是件美好的事情!
“设计”、“庸懒”在我来看,是一对因果关系。3 R: a2 b+ y( e; j* y$ T$ ~1 R
因为“庸懒”,才会有闲暇,才会去关注周边的人与事,才会有心得、有心志,在大脑中才会产生更多的“影象”
、“意象”。人的大脑就象CPU,在高温的情形下,很难正常分析、判断、决策,只有降至适宜的温度,它才会为* G) f. Z8 O3 A2 H1 f2 h
我们带来我们所期待的“素材”、“思路”、“灵感”等等诸如此类的产品。多多接触美食、美景、雅乐等这些
令身心愉悦的事物,多多拜读一些养心、明智的好书,大脑中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的“阿尔法波”(英国生理: B' J# B, }! p1 C/ w2 G
学家称此脑电波为最适合创作的脑电波)。远离名利场、人情事故,与人斤斤计较、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两面* Q# |9 q U6 P( Z6 {9 n
三刀等等这些既伤人又折寿的事情,是不应发生在一位设计师身上的,可想,一位设计师天天沉迷于此,CPU终日
处于一种高温状态,估计也不会做出什么脱俗之作!# _0 x1 u4 q N' n7 \, U. Z( T
记得著名画家安格尔曾讲过:要做一位勤劳的闲人。
意味深长啊!
所以,现如今的我,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也都缓慢了下来。且大多的时间不是在“工作”,而是在“生活”。至于工
作,我始终刻守着一点:少接单,少出废品,多出精品。真要做成了“赚钱机器”,绝对的是种悲哀
-
拓者
2009-3-20 10:31:06
为什么会选择“蜂巢”作为参赛作品,“蜂巢”的思路和定位都很别致,这些想法是怎样产生并实现的?
—————————————————————————————————————————
5 h3 q a; j( y" A1 K/ b
一天的晚饭后,我和儿子坐沙发上看电视,有几个栏目是我们爷儿俩共同要看的,动画片《海绵宝宝》、“走近
科学”、“探索发现”,正好又是一档我们喜欢的栏目————“人与自然”。节目正在为我们讲述、展现关于蜜蜂; K9 c9 U8 Y! J: a
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形,看到那些终日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工蜂们,看到它们小巧却富有规则的巢穴,看到它们通过井2 a+ E- l5 z0 _
然有序的分工协作所换得的幸福生活,不禁教我联想到了“设计大赛”。蜂巢、蜜蜂,不恰好诠释了“小空间”、% @& ^1 ^. h. `: Z h+ Y/ k9 v
“小两口”“小日子”等等诸多设计要素吗?并且该命题富有较强的动感和人情味儿。
-
拓者
2009-3-20 10:31:22
你花了多长时间创作“蜂巢”这套作品?在这个作品里有没有做一些以前没有过的尝试和突破?期间都遇到了哪些难题?有什么收获? j6 S) p4 I0 y1 y! c8 G) p
———————————————————————————————————————————
7 O# p3 g* e# S# u$ w
4 q* [9 f7 x5 y' \# j: R+ S
至于具体花到这件作品上的时间,具体很难界定。因为在此期间,还要那出些时间来处理工作上的事务,一些设计图纸
要去打理、运作;一些施工现场要及时到达;再者,我喜欢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思考,而非表现上。所以,经常的是做做、
停停,不定时,不定量,也是一种松散状态。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充分享受这个主题”!2 ]/ |0 W; k. Y n1 D& `+ J, b+ q
期间所遇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不少,大都凭借以往的阅历、经验给搞定了。所以,几个独立空间进行得酣畅淋漓。但6 ~1 M4 C! ~9 P
当做到门厅这个灰空间(要承载的功能太多)时,脑袋有些卡壳了!引导、行走、纳物、进餐。。。这些功能间,是否
抵触,空间比例如何分配,空间结构如何搭建、协调,一并都摆到了眼前。并且,最大的难题,就在于空间尺度。功能要
完善,但在视觉、生理上又不造成拥堵,头痛!正如在参赛贴中写道“门厅。。。着实教我头痛了一番!”呵呵,毫不
夸张!别的还好说些,进餐区的那张餐桌,还有餐椅,尝试过多种摆放、搭配,都与空间功能相抵触,因为在这个狭小空! i" j n- j7 i. U2 |
间里,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是不容忽略的,那就是行走的通畅。
在经过了一通搅尽脑汁和翻云覆雨未果后,终于,这个课题迎来了停工(距截稿时限还有四天)!5 X* v1 t* a7 y3 V5 `+ S
9 q( C' O( W/ h7 x3 j$ Q
索性不去想它!一家人开车出去转转、玩玩,陪孩子他妈逛逛商场。。。总之,跟没事儿人一样。突然的,想到了大赛举办时的初衷, @8 x {4 Q) G# t, ]/ v
————“但房间也会像变形金刚蕴藏着你想象不到的空间”这句话,于是冲到儿子的房间,拿起他的变形金刚—————擎天柱,% ~3 L/ G5 S# r8 i8 e+ V# ~3 f
在手中拆装、翻转了起来,就这样玩着。。。。。
# P" Y' r, e- }% V
一直玩儿到眼前一亮。。。。。。问题解决了!
构成空间的各个构件、家具、陈设,都可以象“擎天柱”一样变通、灵动!结果,一天搞定!
, D+ q& t) n: M7 {) U+ W* _ c
通过此事,更加验证了那些古谚————“不能一棵树上吊死”、“活人不能让尿给憋死”。深刻!深刻呀!
-
拓者
2009-3-20 10:31:52
你觉得“蜂巢”受到那么多人喜欢的原因是什么?你自己最满意的是哪几点?. m; }5 d+ p+ Q1 F7 K8 ]
! e' @. C) m. [ Y$ V- S3 h
——————————————————————————————————————————, N e1 r+ r0 F9 K& a: C" L0 ^8 y
0 A4 I1 S6 P! B+ A. C
至于他人对于“蜂巢”的看法,我不得而知。因为“设计”这种游戏,是见仁见智的。不能因为自己自己认定为好的东西,就非要大家9 [9 D5 ~' E+ B+ |7 Q; a! t
一定要去认可它。
3 w, L1 P! I0 \% n2 O
自己对于这件作品真正满意的,就是能够激发大家的争议、彰显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J9 i7 t+ ]/ _- V. ^ L$ _% v# I8 T% M/ j
5 _+ X% ], x: p9 c
: S: u6 t1 f' t! S( g }/ E
你最希望“蜂巢”给别人什么样的感觉?
———————————————————————————————————————————
我真正的希望能够通过“蜂巢”,带给人一种温馨、随意亲切之感。并且能够体会到人文关爱。8 H3 S# h6 j* K
( ^) r& ^/ J* S, c3 ~* Z
毕竟这是一则小户型家装设计,不想把它做得过于“酷”、过于“奢华”、过于“国际惯例”!毕竟这所住宅座落于中国,毕竟拥有者、使用- ?1 w) ?# J( R& L; b
者定位于年轻的、新婚小两口,综合年轻人的审美、资金投放、生活习惯等等,展开构想、把握主题,并严格操控,避免“走题”、“跑偏”
等不切实际的做法
-
拓者
2009-3-20 10:32:24
你个人的设计理念和习惯是什么?在你的设计里面,有没有自己偏爱的色彩、材质和设计元素? |2 t# h) d; V& s6 [7 ^6 @( t! i
——————————————————————————————————————————* N: |3 z3 i* v6 \
在大学时,我的“中国工艺美术史”代课老师,同时也是该教材的编写者—————郭山老师在谈及艺术创作手法时曾借喻过:初学太极拳时,
就是拳谱、套路,中级状态是熟练掌握这些招法、套路。那么,到了太极拳的最高境界,就是抛开这些招法、套路,随机应变、无招无式,但
招招致命!
5 S) i; z6 o/ g- K. g5 M8 \
任何艺术创作也是一种这样的过程,设计则更是如此!& q. V3 n$ _8 n9 O" h
/ G' E1 d0 c0 y3 p% Q: Y
成功的设计,并非罗列、堆砌一些“风格”、“流派”、“形式”,而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案”。在此,那些
无谓的形式、流派是苍白无力的和禁不起推敲的,也是毫无价值的。真正有价值的,也是我所谓的设计理念,就是“把握主题、追求本质”!
“没有风格的风格”就是我的创作理念。9 R" w& Z8 r% z, m; t. X. ?9 {- f% D
+ e- K- ^8 T( `. k l
多多听取客户的要求和宿愿,并“准确”把握、“灵活”掌握、“举一反三”,就是我的创作习惯。9 f+ A8 N+ x" @
在从事这么多年的设计工作后,是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套路”,比如说色彩、材质和设计元素等,但当这些“套路”与主题想违,与客户意图相背,那么,我宁愿放弃!
-
拓者
2009-3-20 10:33:18
设计里“天花上的挂表”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个创意是什么产生的?
——————————————————————————————————————————8 N r3 B9 G! B4 F" Y: ~/ b2 w
我是一个十足的生活品质至上的奉行者。
这就包括睡眠,临合眼之前习惯性地看一眼表,觉醒后的第一眼(无论睡多久,坚决贯彻自然醒)还是看表,第一时间来计划起床后的所有动作
9 E% P# t* l# S& k& z' e
以及事务。如果,醒时的时间减去睡时的时间,结论是小于标准睡眠时间,无论再有天大的事,再睡!* i% D( I' C4 g7 ~' l" v
* S B+ f8 x# }; I8 w; Y, N3 i" L
所以,时间对于享受生活是何等重要!+ {& F8 Z1 D, n& }; R5 h
, u+ [4 n( k2 `5 A
另者,时间对于上班一族来讲,意义更是超乎寻常!因为精准地把握时间,就是精准地把握工作、生活、以及薪水!, r; E+ j$ {! B/ V
作为“蜂巢”的业主,我想,我最大限度地在卧室天花的处理上,实现了生活的“庸懒”和“惬意”。甚至我不忍在凌晨我那睡眼惺忪的业主(
1 ?. K" r3 _0 W2 y. J
假定的)去劳神转颈,艰难地寻找左侧床边柜上的马蹄表。. Z: h. G4 i; w, v
我不想如此,更不想他(她)们如此!" K8 f! v# S# N' S8 |# e) z+ G
4 F, Y% g( `1 L/ h
因为我知道,设计的并非单单来指一处住宅、一则空间。7 P) c9 r1 J8 P6 S5 r$ q9 e* a/ g
$ e5 p4 k3 X/ O7 R( l1 B: y
所要设计的,更是生活方式
6 t! h, i- A- X% n$ F# V! d
能否介绍一下“蜂巢”卧室背景做法?
——————————————————————————————————————————/ E0 ?3 }1 _0 `7 i: P
' q1 K4 b. X. e4 O" \: Z/ S+ O
其实,“蜂巢”卧室背景墙上的那些六边形,通过它们之间的结构组织、色彩组织,营造出了一些漫不经心的“漂浮感”,象梦,也象彩色的泡
泡。应该看到,取得这些效果,并非是依靠精良的材质、昂贵的造价,而是理念!$ a% r5 H- F: L ?/ v
就象谜语一样,谜面再复杂、再障眼,谜底却很直接、简单—————这些“泡泡”是石膏板!
. U H( K+ u& i2 I( ?8 a! ~
在“泡泡”的下一层,是涂刷水泥漆的矩形石膏板。在以前所做过的不少项目中,很经常地为了获得一种浮雕效果,都是用这种手法。- K8 E% f5 [* W9 }* n
6 j+ f! L5 g4 T5 q3 u! n2 X
做法很简单(都是平日在工地上向工匠师傅咨询、学习而来):石膏板朝向墙体的一面,事先涂抹快沾粉,然后上墙、打直钉。无须做基层,只
将墙面事先处理平整即可。简便易行,并且永远不必考虑走形、脱落。
- U6 \. `/ E, c- e2 ]. c
另外,造价极低!
7 ?9 Z2 ~2 |2 V9 v6 i, {+ S
“蜂巢”客厅天花厅光是怎样达到这样完美的效果的?怎样换灯?7 X! { a5 {' ]4 U' x
. O, R7 S/ q6 u I' m5 \' A$ |
——————————————————————————————————————————
客厅、卧室天花在做吊顶时,便要做出反光灯槽的。在其中安装LED软灯带,这种低温光源寿命极长,且能耗很低,价位也适中。- ^5 ~8 [+ \/ v
如果按照规程安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基本不必考虑更换,因为用不坏
-
拓者
2009-3-20 10:33:48
你觉得作为一个成功的室内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特质?需要在哪些方面积累经验、慢慢提升?" c& s4 w/ i4 j, X
——————————————————————————————————————————
Z# Z) _2 D+ ]0 P
" W. F; o) r# J5 c/ g6 i
. Y/ P' \8 [5 u3 m
作为一名设计师,成功与否,首先应该是一个朴素的人。朴素地去生活、待人接物,生活上要简单且有品位。切忌物欲横流、与人争胜斗狠。心0 r' k( A" N P
( w" k' z% g: g0 c A. f
态平和、处世达观,以一颗平常心,来做平常人,淡漠、且快乐!杂念太多,则反之!
另外,设计师又是一位勤劳的人。还是借安格尔的那句话:要做一位勤劳的闲人。“勤”,是勤在一个学业、事业之上;“闲”,则是闲在世俗
的纷乱与争斗之外!一“勤”、一“闲”,一入一出,意味深长!, u: }) A9 h: N: S" v5 z
1 s! V2 o2 L; a8 d% f6 N) c6 m F
说到“学”,说实在的,该学的东西太多太多。很难在此一一枚举,因为设计师的职责使然。大的方面,要承载着文化的、历史的、世界的、民$ o2 H. G9 k1 o+ ?
4 o# u3 U3 Q5 @9 c ]% f; ~% I, \- n
族的。。。,小的方面,衣、食、住、行,饮食起居,等等的这些不能说与设计师无关,反之,关联无处不在、千丝万缕。并且,对于上述个要5 c1 l8 h$ T# k2 k* q2 N: G5 N
0 u5 U6 g- `/ v- U7 _5 A W9 s
素的积累、把握,直接关乎设计师、设计作品的品位、水准。
& F- ` r" X3 |, k7 s
所以说,如何去学习、积累呢?
. f. g- e1 j' |5 w
我的方法很简单,与其到处收集、狂翻资料,还不及自己去身体力行、细细品味。
以一位设计师的心致,去体会、热爱生活;
0 u( o; Y5 C+ {# C& [* f& G5 ^+ q( j
以一位设计师的观察力,去关切、洞察身边的一切。
[5 \7 {* B- h- w
日积月累,自己就是一本书!
-
拓者
2009-3-20 10:34:04
你的“蜂巢”设计应该说体现了“小空间大智慧”的真正内涵。在小空间的设计上你有什么特别的见解?能否在小空间的设计上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 Q S" ?7 Y8 r: M: o* E4 O
——————————————————————————————————————————
对于小空间的设计,我始终不移地奉行一点————“功能至上”的原则。
小空间区别于大空间,不仅仅是指的面积、体积上的区别,更大的也是更本质的区别,是功能与价值取向的区别。应该想到,住五十平米的房子2 i' o5 {; `% d+ C# h) x
' j& v7 K* ^$ `7 ]; Y, J) r
和住五百平米的别墅,是有质的不同!大户型,在满足了必须的居住功能之上,更侧重空间的意象、表情,也就是说,有足够的空间、金钱来完$ ~* Y' [0 x; e2 ?4 y
成“奢华”和“审美”的。当然,小的居住空间不能说就不允许有着鲜明的风格、个性以及意象,但,更侧重于空间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功
能上更大限度的完善和人性化。
( U( s q: W0 {" X% x: q
说实话,我也是从住小房子一路走过来的。甚至,我结婚时的新房,仅有12平米(单身宿舍)。后来不断地改善住房条件,到现在,可以说是,
; d4 R' f4 @ x* v w9 `' ~: Z
业主是什么样的房型、以及各自的意向,不必听对方过多的阐述,便心知肚明,“知己”则“知人”。# v6 V. @8 _% g k, e6 K& Y+ m
1 U$ [/ J" F0 N" i- m/ l4 {
所以在这里,我想说,不要荒废过多的精力与金钱在所谓的形式、风格上,多多考虑空间、多多考虑功能、多多考虑业主居住的生理、心理感受0 U' F7 z. k( G# A
。多多拿出精力和智慧与业主共同打造一处更加“益居”的住所、港湾。而后再谈什么审美的、风格的、表现的也不迟
-
拓者
2009-3-20 10:35:14
你会站在什么样的角度评价室内设计作品?你眼中的好作品是怎样的?
——————————————————————————————————————————
9 L2 F& ^6 U1 ~
毫不犹豫地,我会站在处于终端的业主、用户一方!& X* W& y- X) i
因为无论如何,自己的设计产品最终会交付、使用。那么,最有资格评价自己设计作品的,就是他(她)们!
5 @. {7 `2 S; O* I0 E" o
想想他(她)们的投资、期待,再看看自己的职业、再想想公众对于自己、对于设计师这个词汇的信赖,考虑下自己的虚荣,那么就最小限度的
留下遗憾;最少限度的听到责怪、漫骂吧!1 Y3 A6 s" u/ N7 `; y# W
故,我眼中的好作品,一定是朴素、平实;贴切、适度;绝无附庸风雅的显摆、天花乱坠的粉饰、浮夸。同时,它又是亲和的、时尚的,甚至自$ A5 D0 C |* J) l9 z1 g
% R! z1 a: J. N9 e7 m
然、高明到很容易忽略它是被“设计”和“制造”出来的!9 L7 U+ X1 v4 ?/ ]
1 d- w1 C& s8 r, L: V+ P. y& t
因为,事物所到达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
-
拓者
2009-3-20 10:35:51
您怎样评价中国的室内设计整体水平,您觉得它将来的发展走向是怎样的?: I0 t: ? D5 F9 \- o6 ~7 u& D! K
——————————————————————————————————————————# {' F2 Z( U8 W; R4 b
5 U. `: S; Y$ }. g7 @6 b5 X/ C
真真不敢在此妄加评述!
这些年来,关于国内业界的评论颇多,大都是些肺腑之言,听后、看后也是会沉思良久。
' d# u4 W; c+ f0 H- L `) j% j
感慨自然也是颇丰,那就聊聊几点现象吧。
在中国内地,室内设计这个词汇更有些象是“舶来品”,虽然我国在历史上不乏此类经典、完美之作,而将其上升为一门科学、一类职业、一门
$ |- w2 ?& K/ j$ @# S5 W
艺术的,还是洋人!
}: z8 w/ a9 g) Y
一时间国人颅脑之内暴出了真空。仿佛是要我国人非要向西方看齐,非要国际化、非要国际语了。甚至,大陆的某些奔赴海外学习了一段“新科
4 T* S1 R3 e. p8 c
学”、“新技术”的“**家”们,都要在学术报告会上大讲国语与洋拼音组合而成的新新语言,听懂与否,我留洋了,我“大师”了!哈哈3 |5 P5 [ n2 Q! |
1 H$ M3 I* A+ a# q5 {
“跟风”,则是内地设计师身上的第一类表现。跟在洋人屁股后面捡食几颗洋烟屁股,喷运吐雾后就要大讲洋话、大行洋道、大画洋图了。。。
+ E2 O; H7 Y2 r: y
。当然,最后还不忘洋洋自得!! t$ k% ~1 {0 o# ?; w
怎一个“洋”气了得!
另一类表现很充分的,就是“抄袭”风。张三抄李四的,李四呢,再抄王二麻子的。。。。。反正,“资源共享”嘛!我所看到的,是梁志天的/ |8 _- C* _- X* K$ N! _1 g- y
模型漫天飞舞、遍地开花;无论空间与否,无论造价如何,都要来那么几下“无缝空间”。。。。。在这后面所隐藏的,是虚荣、是粉饰,是置% L9 f e& f* @) x* W
设计行业与个人颜面全然不顾的剽窃、浮躁。以此来掩饰自身的贫乏与无知!# s9 C& m+ g+ z; ]6 ^2 K+ M) A9 M
炒单、吃回扣的更是不在话下,炒完就吃,惬意非常!7 ?# O! e9 h, o' O/ z
0 p: L; s9 u3 c& L/ [3 F6 O
总之,中国的室内设计(具体指内陆地区)行业,就在这样、那样的有趣现象中走过了她的初级阶段。! K1 {( S ?4 G5 U
9 A0 t. n; H- _7 W# E( R
今后何去何从,在近一两年的发展来看,就要经历一个“行业洗牌”的阶段了。无论“跟风”,无论“抄袭”,总是难以杜绝的。但是,每个行
业都会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初级到高级过渡、发展的历程。在这个演化的过程中,会有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法则所带来的新迹象。很快的,
两大趋势会被分化出来。一类,坚持走民族、传统、流行、时尚的多元素交汇、共溶的“新民族”风格。这一点,看看香港的诸多同仁已然走到
了我们的前端,多文化并置、交汇,相互的渗透,势必为我们的民族、传统风格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可能。
# T+ C+ Z, ?6 b7 k9 w! N' Q
另一类具有强势的,就是“国际化”的全新势力,此一类的设计师,在充分消化、吸收民族的、国际的创作原理和手段后,敢于面对国际强大的
) y% n4 J7 ^8 \
对手、大师说“不”,坚持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在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之上,高举创造之大旗、吹响解构、重组的号角,冲破壁垒,大踏* T' V- R! E+ A' w
步地愈行愈远,走向天际!8 F0 Y1 j0 u% e' Z" e6 U
我想,民族创意、设计产业的振兴之日不远矣!
参赛作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