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 水曲柳 拉丁学名: 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 界: 植物界 , X2 i$ A( S5 Q) @: Y8 p, X 科: 木犀科 属: 白蜡树属 + v& _+ ?5 c5 E+ L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 # _4 I: G, }) M 简介 水曲柳(学名:Fraxinus mandschurica)为木犀科梣属的植物。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陕西、甘肃、湖北、东北、华北等地,生长于海拔700米至2,100米的地区,一般生 ( ?- P. @" @3 g0 A( h 长在山坡疏林中或河谷平缓山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与黄菠萝、胡桃楸并称“东北三大硬阔”。 拉丁科名:Oleaceae(中文科名:木犀科) 英文名:ChineseAsh 2 D) b( d6 f% y 分布 俄罗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地。$ i4 s- V! @3 x9 Z t8 a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树皮灰色,幼树之皮光滑,成龄后有粗 细相间的纵裂;小枝略呈四棱形,无毛,有皮孔。奇数羽状复叶,对生,长25~30厘米,叶轴有沟槽,具极窄的翼;小叶7~11(~13),无柄或近无柄,卵状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8~14(~16)厘米,宽2~5厘米,光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不对称,边缘有锐锯齿,上面无毛或疏生硬毛,下面沿叶脉疏生黄褐色硬毛,小叶与叶轴联结处密生黄褐色绒毛。雌雄异株,圆锥花序生于去年枝上部之叶腋,花序轴有极窄的翼;花萼钟状,果期脱落,无花冠;雄花具之雄蕊;雌花子房1室,柱头二裂,具2枚不发育雄蕊。翅果稍扭曲,长圆状披针形,长2~3.5厘米,宽5~7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属阔叶树材,材质坚硬,纹理通直,花纹美观。木段径级较大,适于刨印和旋切加工。径切面呈美丽的平行条状花纹,半弦向印面现明显多变的带状花纹,一般为优质贴面用材,生产上多刨制成0.8~1.0毫米厚的切片(薄片)作贴面材料。树木遍布于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带,通常树干高大通直,树高25~30余米,直径40~60厘米,最大者高达35米以上,直径可超过1米。 特性 水曲柳中心区为湿润型温带季风气候,土壤是发育在冲积母质上的草甸灰化棕壤或生森林土。多生长在河漫滩和山地河流下游的河谷第一阶地。主要伴生树种为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 microsperma(Lindl.)Cheng et L.K.Fu.、长白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 komarovii(V.Vassil.) Cheng et L.K.Fu.、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等。为阳性树种,幼龄期稍耐庇荫,成龄后需要充分光照。喜湿润,但不耐水渍,在季节性排水不良的地方,长势不佳甚至死亡,在干旱条件下生长较差,最喜山下腹湿润肥沃的缓坡及溪谷、河岸平地;稍耐盐碱,在pH值8.4,含盐量0.1%的盐碱地亦可生长;耐寒,在大兴安岭-40℃的严寒条件下发育正常,但人工幼苗易遭霜冻危害。主根短,侧根发达,伐根具有较强的萌蘖性,萌条生长迅速。早春先叶开花,花期4~5月。自然状态下,15~20年开始结实,翅果8月开始成熟。 水曲柳主要产于东北、华北等地。呈黄白色(边材)或褐色略黄(心材)。年轮明显但不均匀,木质结构粗,纹理直,花纹美丽,有光泽,硬度较大。水曲柳具有弹性、韧性好,耐磨,耐湿等特点。但干燥困难,易翘曲。加工性能好,但应防止撕裂。切面光滑,油漆,较粘性能好。 c* t* Q6 v2 V4 v & y$ B$ z* M. {& U |
水曲柳,渐危种,水曲柳是古老的残遗植物,分布区虽然较广,但多为零星散生,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因砍伐过度,数量日趋减少目前大树已不多见。水曲柳材质坚韧,纹理美观,是落叶乔木,可高达30米,是东北、华北地区的珍贵用材树种,可制各种家具、乐器、体育器具、车船、机械及特种建筑材料。同时,对于研究第三纪植物区系及第四纪冰川期气候具有科学意义。1 s I4 D7 A& k$ k
精华推荐
换一换
-
562378694 2011-11-4 17:49:36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回复举报 8
发表评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