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ngyi 2016-3-5 23:34:42
本帖最后由 changyi 于 2016-3-8 22:28 编辑
L, i) Q1 R9 o2 W
邯郸古桥系列手绘之二柏一孔桥
在永年、武安、邯郸三县交界处,有个焦窑村,村西头有座古老的单孔石桥,名叫"二柏一孔桥"。桥长不过二丈,宽不足一丈,高不过一丈五尺,全是长方形石块砌成。桥两头各长出一棵大柏树,至今还是古木参天,枝壮叶翠,长势喜人。"二柏一孔桥"即由此得名。
) A: l- E# e) E4 a. t; E
6 ?4 t5 o& y3 _$ E" R$ A
9 g2 f3 w3 @& q4 p" w+ [* B5 ~- Q- v
-
changyi 2016-3-6 11:46:44
本帖最后由 changyi 于 2016-3-8 22:27 编辑 0 O( U5 e" ? w$ f0 F& O, E
邯郸古桥系列手绘之滏阳桥
: S5 I/ M4 V/ z d
滏阳桥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历史上在金、元、明三个朝代,多次修缮。志载重修石桥规模之最的当数明隆庆三年(公元1596年)。嘉靖末年,大雨成灾,将桥冲毁。三年后,即隆庆三年重建,历经二年而功成。重建后的大石桥“隆然雄峙,俨若飞虹御空,长鲸臣人波”,为后来重修之典范。' ]: S/ R# A3 I4 x) P6 p6 c
该桥在历史上深为历代士庶所钟爱,逐步成为磁州城南关的象征,民间一提此桥,通称为南关大石桥。每逢中秋佳节,月光灌满桥孔,天上明月,滏水东流,天上人间,如临仙境,此情此景被誉为“滏桥秋月”,列为“磁州八景”之一。
- J1 i7 J* ]; q- h& Q
: ?- y$ H# i4 C. M4 d
-
changyi 2016-3-6 17:36:26
本帖最后由 changyi 于 2016-3-8 22:26 编辑 % R5 X/ R, v0 I+ r" k
邯郸古桥系列手绘之弘济桥
: j+ i Q; L* Q _0 v! n8 f: {
位于广府城东2.5公里处,明万历年间重修,俗称东桥。该桥结构于赵州桥相似,全部用石块砌成,坚固结实又美观大方。 桥面全长约45米,宽6米,桥面两边各有18根方形望柱,17块栏板,栏板上所刻的花纹,多是节节封侯、连年有余等吉祥画,还有鹿、麒麟、八仙过海和武松打虎等图案。望柱与栏板上的雕刻形象逼真、玲珑可爱;大券与小券中间刻有龙头,是蛟龙望水的浮雕;大券两边对刻的二龙戏珠、飞凤、飞龙、飞马,两边尽端小券刻的缠枝花卉,更是精雕细琢、栩栩如生,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栏板中部刻有“弘济桥”三个大字。' u$ J5 |) z! j2 ~3 R6 {
& }$ J' a3 w4 j. C i* ~
-
changyi 2016-3-7 14:51:30
本帖最后由 changyi 于 2016-3-8 22:25 编辑 , E. H& r, s1 J9 C
I* f* f6 K8 |( \9 P
邯郸古桥系列手绘之柳林桥
柳林桥现位于邯郸市内的柳林桥村,石筑,桥身长二十余米,立有三十多根桥墩,桥墩上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桥面由石板修砌而成,桥下有三大拱券,这样,既保证了航运的畅通,又达到了在河水上涨时可以分流的目的;桥身两侧各有一个汲水兽,兽头朝向河中,呈汲水状,预示着即使洪水来临,也不会淹没桥身。它代表着古代劳动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建筑风格为拱券桥,桥的结构基本上保留了明代原建桥的风格。8 q1 B6 A/ _+ W% s$ i8 ^: k6 x" e
史料记载,柳林桥旁是邯郸县古代三闸之一—柳林闸,但现在已不复存在。柳林闸创始于明万历之季(1620)。为明代张其庭所倡建,河流网布沟渠20余村。柳林闸碑记中记载:“滏水发源彭城蜿蜒而来,绕邯城之东,曲折北注,自明代建闸三座,灌溉民田,在上游者曰罗城头闸,在下游者曰苏里闸,其间为柳林闸,沟渠交错灌田五百余顷。它代表着古代劳动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建筑风格为拱券桥,桥的结构基本上保留了明代原建桥的风格。, x0 r* G9 i0 y
-
changyi 2016-3-8 01:17:45
本帖最后由 changyi 于 2016-3-8 22:24 编辑
6 [+ @+ C2 n6 J+ S- h
邯郸古桥系列手绘之苏里桥+ d' D5 J" F' k: F- x }
位于邯郸市东北十公里处的苏里村,始建年代不明,民国十四年重修,石筑。桥为双曲单拱桥,桥身两侧各有五个小拱券。此桥横跨滏阳河,气势恢宏壮观。在苏里桥东,是有名的邯郸县三大古闸之一——苏里闸旧址,在苏里闸旧址的东南角建有河神庙,这也正好符合古代“有桥就有河神庙”这一说法。
苏里闸是人们改造自然而兴修的一个水利工程,因位于邯郸县尚璧镇苏里村而得名。苏里闸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占地三百二十四顷,共分十三干沟,能够灌溉周围十五个村庄,是邯郸县古代三闸(即罗城头、柳林闸、苏里闸)之一。 ' M0 d# q A- O& ?" V' {- T1 X
据《邯郸县志》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规定:每年十一月初五闭罗城头闸,十一月初十闭柳林闸,十一月十五闭苏里闸;至次年正月底开罗城头闸,二月初八开柳林闸,二月十九开苏里闸。若遇干旱,延缓不得超限五日。6 e6 F- P9 x) f; `% d
0 ?7 c# p6 E2 ]$ W$ ?- L* Q
-
changyi 2016-3-8 14:47:40
本帖最后由 changyi 于 2016-3-8 22:23 编辑 ; w) g4 v: `' O- r7 `: {& H1 ?) |
邯郸古桥系列手绘之通济桥0 \0 c5 e8 U( Q( j5 `
古城附近明清时代有石拱桥十几座,而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有张庄桥。张庄桥位于市南郊马庄乡张庄桥村内,横跨滏阳河,跨径20米,为单拱石桥,两侧各附小孔,石桥东西全长24米,宽8米,高约7米,桥两侧各有望柱16根。栏板15块,券中部上方各雕水兽,栏板也有雕刻,但大都已残。石桥始建于明代,称“普济桥”,清道光十七年修,改称“通济桥”,北侧栏板上存“通济桥”三个大字。* r R" g- d! V" V; _6 J
-
changyi 2016-3-8 22:22:37
邯郸古桥系列手绘之学步桥' Y- b% i; \5 A7 E: S
学步桥是著名成语邯郸学步的发生地。学步桥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主城区串城街(邯郸道),沁河西段,原为木桥结构,因常遭水冲,于明代万历45年改建为拱券型石桥。桥身长32米,面宽9米,高8米,两旁各有19块拦板和18根望柱,均雕有历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的狮子、猴子等动物。
古桥旁边坐落着一个年轻小伙子在一对步履优雅的足迹后爬行的石雕,它逼真地描绘了“邯郸学步”这一典故,这座桥从此而得名。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解放后重建,已非过去学步桥之真面目。现为邯郸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帖子不错,大家快来顶起来!

1 r3 p+ s* _% u6 A7 y$ h& z

2 S3 G) s _3 u$ K( e5 m5 h

* O8 S- M X" ]* I

0 `. B7 N0 R) ] O; J: ]! v*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