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岳】设计是一场有关“取舍”的修行

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配合。
本帖最后由 蒙汉岳 于 2018-9-26 15:31 编辑 ) G2 X' n8 t! Z
) n9 ^* l" E  k9 F" }9 ?
* q( X, ?% ]* f4 M. w
我曾经问我的好朋友徐迅君:

  T/ R. E3 M8 G' D1 b  |
“为什么我做不出老外那样简洁精确的设计?”
& G& N6 C0 C3 h1 t$ Q( M
她告诉我说:很简单,你和他的取舍不一样。
( G7 n# }8 S/ w! \% _) f# M' g
  u& I( E  x& v( I* r! E) M
! l% n; O7 h, [# f3 `
part 1  加法
# y6 K- ?; ?, r- W- t
( F& P" Y& X8 E
不知道你们是否和我一样,总觉得自己的设计还可以做的更简洁、更精确、更大胆。也总会暗下决心,下个项目一定要大胆一点,简洁一点。
: u5 z. `' ]. e. x
但是一有项目,我还是会按捺不住的往上做加法,仿佛东西少了甲方不给钱似的。

( q' i- p, q7 |. a3 Z, }7 D
我们公司的设计师往往也有克制不住的做加法的冲动。有时候,遇到特别喜欢的几个参考案例,恨不得一股脑的全用在自己的设计里,乃至一个空间里,有两种语言在冲突,我们也舍不得放弃任何一个,只能吃力的劝架。
$ ]: l) y1 U+ A& ?2 h
当我看到同事有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就会下决心干掉一个,把设计师从语言的纠结里解放出来。
0 s) O5 _7 Z  @9 a, k
我们公司的重点项目,我必亲自过手,所以当我自己遇到这种纠结时,往往没有人能救我。只能等相隔一段时间后,比如,开始审核项目的施工图了,我对自己的设计有了出离心,这才下得去手,于是做减法、改设计、改图。

% Z" B  H( G$ ]) a( ?, i$ P  k
part 2 直觉

; ^$ o, C2 r3 m( m# ~
电影《芳华》中有个情节,男主的小部队在战场上遭遇伏击,在那种危机下,任何一个正常人的表现都会是:慌乱和躲避。 但是男主有心寻死,反而镇静下来,一边组织战友救助伤员,一边向敌人的阵地突击,于是扭转战局,成为战斗英雄。

( }! g0 r( V: W+ l$ R+ U
后来我看到美国海豹突击队的战斗手册中也讲:遇到敌人伏击时,不要逃跑或慌乱,而是应该迅速组织火力向敌人突击。
& m& e1 Q3 M1 e8 Q# U7 |+ k
因为任何逃跑,慌乱的应激反应,都是敌人所期望的,只有突击才能打破敌人预期,掌握主动,降低损失。

/ D" Q. t& x, s
你看,这种情况下士兵如果遵从自己的直觉,自己的应激反应,反而会深陷被动,只有克服直觉反应才能转败为胜。
+ f! O1 t6 h" `8 q( g, N
……至此您已经岳读了全文的1/3

6 @: K4 N2 s$ i: V% A3 W, m
再比如,我们正常人前进或后退,都是左右脚轮替,就像我们走路一样。
  k6 g, p/ b/ @, J+ k& x8 t$ o
但是拳击手的步伐训练却要求拳手前进时,前脚向前移动,后脚跟上。后退时,后脚先向后移动,前脚再跟上后撤,绝不能像走路那样,出现双腿交叉轮替,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拳手始终保持重心,即使移动中也不容易被击倒。

' F, T- M! @2 S. Q( K. [
你看,拳击的专业训练就是让你放弃你的直觉本能,然后把后天的刻意练习修炼成本能,修炼成第一反应。
# b7 Z- g4 E& d( `$ u+ {
大多数时候,我们和惊慌的士兵以及打斗中不注意保持重心的普通人一样,我们在设计上的直觉反应是做加法,从来不是做减法。
且不用说立面装饰符号,就连开平面我们也会不自觉的做加法。
5 {: R( c; G& E5 e
比如,我一个设计师朋友,买了一套300多平米的房子,自己动手设计,把自己能想到的功能都摞到了房子里,即使有些功能很牵强,但也加上了,最后整个房子看起来像是鸽子笼组合,我们几个朋友一起帮他参谋,委婉的说这个设计挺好,功能强大,但是没有大宅特有的空间舒适度.......

4 I9 v9 h- f* }, b
你看,即使经验丰富的设计师面对自己的时候也很难克服做加法的本能。

: y& f: ~+ I( S2 D
part 3 装修

. R, s( V' j. F& n0 C  \" K& f# |
作为设计师,我很得意于自己的直觉或者说感性,因为我可以依靠自己的直觉做出设计,实践美学,但是,我很多时候从没有审视过自己的直觉。
1 _# b/ v  \' P9 ~" l; y* G9 B# J- T
比如,我就从来没有审视过自己做加法的直觉。

, X5 M: }2 _3 I7 W" \$ a2 `5 N
多年来,我甚至都没有意识到:

  k" N! Y- J$ R/ l) {
我做设计的第一直觉是做加法。
; T+ Z; R5 v  Q# a
我想,这个未加以审视的直觉习惯来自于我的教育,虽然我所学习的专业叫环境艺术设计,但是本质上我学到的心智模型还是:装修

! U( l) F: X# {! Y4 B3 P
真遗憾,设计并不是装修

9 t% ]4 i4 j8 ^. h! U! G
之前我们说过:设计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关于设计解决问题,可点击阅读我的文章《怎样才能先收他一个亿的设计费?》)

4 @1 j4 R4 u" f. V6 S- ]
那装修的本质呢?

: l( {$ `* l( I/ [5 ^+ j  n, k
装修的本质是:往各种“面”上呼(贴)板子,凹造型。

; N6 P" a8 p( O
好吧,虽然我能坐在这和你侃侃而谈的说设计,但是我的设计习惯还是倾向于做装修。
6 o3 u5 L3 b/ v# [  B
……至此您已经岳读了全文的2/3

/ H; v4 n) O+ L5 [/ V0 n' _

# J( f7 d8 i0 t" I1 h! _
part 4 取舍
' d" Q& \9 @0 D) A( N1 \/ A

: `3 b' i6 h4 U
以前的文章中讲过,几乎所有的专业训练,都是反直觉的训练。(关于微观感知,可点击阅读我的文章《好设计师总能在常人所忽略的地方,建立精妙的察觉和体验》)
7 W9 N" K, k% b; F
也就是说,专业训练是把你从普通人的应激反应里解放出来,重新构建新的直觉反应
9 ]8 G- d/ V3 q% A0 M# A9 X
设计这门专业也一样。

0 p+ |1 x4 O9 ?% T0 d
我从事这个行业十多年后,才发现自己对设计直觉的训练一直聚焦在“取”上,从未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舍”。
我总是建议我们公司的设计师多看建筑模型,因为要做出这种有粗粝手感的建筑模型,其基本操作是减法,是先高度概括,忽略不重要的细节。这个很像做石雕,要凿去不要的部分,才能露出有用的部分,要先舍而后取,以舍为取
' j5 r0 ~5 `; Z4 X8 \$ F
而这和做装修的加法逻辑刚好相反,装修是在一个面上不断的加,是取而不舍。
/ F- k% G" a' c9 h! B$ Z
我想正因为有这种“取舍”上的对抗,才能让设计师弱化自己的加法冲动,展开反思。

$ }5 p$ c' }; s- f2 m
当然这仅是“术”层面上的改善,我们还是要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来构建出自己新的取舍系统,直到这个新取舍变成新的直觉反应。
1 y3 `5 `7 z' e: v
再比如,前段时间我看了一段,解读大师案例的直播课程,且不说有些牵强附会,关键是老师的解读,还是停留在关注装修,关注“加法”上。
8 C& m  q- I: P/ S- Z1 `
我想,大师有价值的地方不但是大师“取”了什么,更是大师“舍”了什么。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金岳霖会说 “于无字处读书” 的原因。

3 [2 z4 g* f& e% {/ w) p/ q# A
本质上金岳霖是要你关注作者取舍的系统。他要你不但关注作者在书上说了什么,还要关注作者在书上没说什么。

4 M, C7 i6 y' Y5 I1 ~) I
综上所述,我们最应该学习的,不是大师的表象,甚至不单单是大师的取或舍,而是大师整个的“取舍”系统,因为是取舍系统造就了你和大师的云泥之别。

7 o+ Y0 V0 x; L
设计是道场,有所为,有所不为。

! H9 O+ w$ e1 ]0 Z- Q  B
取舍真功夫,取有道,舍亦有道。

5 g" v3 Z0 ?) P' R& D. i- [$ k6 c
其他我的关于学习大师的文章链接:
( S2 Y9 W; ?. b
1 O! ~9 Q7 d  q  f
0 G9 R' S) c* S

. }7 J$ v  f4 i( Q& D7 S5 |

' L: x$ D: X" R$ O8 }
……全文岳读完毕
# J7 q8 H6 k; J$ E
+ u! @& S+ x% L, u* ~6 J
8 x/ g0 r4 I$ H3 k  Y2 \$ L: y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3

【蒙汉岳】设计是一场有关“取舍”的修行
拓者推荐
  • CCD--新加坡亚太总部
  • 【孟也 新作】成都麓湖·钰潭
  • 无间&葛亚曦-保利北龙湖
  • 星河颂355户型样板房
  • 金陵越城天地别墅
  • 2025拓者年费+案例Vip会员说明!
  • 【 拓者年费--CAD图纸】
  • 【 拓者年费--户型方案】
  • 【 拓者年费--豪宅视频】
  • 【 拓者年费--灵感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