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新冠肺炎疫情重塑全球秩序,竹工凡木在时代转折处邂逅台北天母的独栋建筑 —— 这座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的空间载体,不仅是业务扩张的物理解答,更是品牌身份的哲学重构。以 5000 磅正灌清水模工法浇筑的建筑体,将模具螺栓圆孔的工业痕迹延伸至灯具、栏杆等细节,让混凝土原初肌理成为贯穿建筑、室内与软装的叙事主线。 01 疫后世界:在地出发 · 全球链结 ![]() 2020年恰逢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改变世界运行的逻辑,三年后随着疫情结束,全球局势丕变,世界也开启了全新篇章。 此时正值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展开业务快速拓展的阶段,位于台北的总部办公空间亦面临空间不足的压力,长年以大陆地区为经营重心的团队,也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思考自身定位 ![]() ![]() ![]() ![]() ![]() 恰好与这个位处天母的基地相遇,一座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的独栋空间,从建筑量体到室内场域的完整载体,其出现呼应了疫后遽变的时代需求,让竹工凡木能重新省视团队下一阶段的方向与布局,期许藉由独特的总部建筑从在地出发,进行全球性链结,既展现作为台湾设计品牌的自明性,也重塑台北做为团队核心的使命。 ![]() ![]() ![]() ![]() ![]() 02 立体巷弄下的开放多元建筑 以清水混凝土构筑的空间量体,透过整合交错的楼板与中空的采光天井,形成具备独特空间感的立体办公室,一个不同平层之间可以互视、对话的「立体巷弄」,观者身处其中,感知位处有限空间尺度内,富含流动感与延展性的室内氛围。 此处不只作为集结竹工凡木各部门的总部办公室,同时也是一座多元的包容性场域,包含展览、讲座、课程、工作坊,乃至咖啡轻食、假日市集等复合机能,提供台湾《BK大小孩世代联盟》、公协会及相关组织一个彼此共享的活动与洽公地点,藉由展览及课程活动的策划举办,延展出设计工作室之外的异质属性,在开放性与社会实践中,期许各种不同可能在此萌生、激荡、碰撞。 03 建筑、室内到软装的完整叙事 空间中的一切彼此相关,整栋建筑以5000磅正灌清水模工法浇灌,结构体内外皆保有混凝土最原初的表面材质肌理,同时留下清水模的模具螺栓圆孔,并延伸至灯具五金、栏杆把手、展柜结构体等构件细节,使建筑本身的结构语言进一步拓展至室内空间规划,形成冷调、洗鍊中带有质朴细节的语汇,让构筑精神呈现建筑的纯粹性。 一楼展墙以回收高密度泡棉与塑料手工捆制而成,金属灯具、咖啡柜架与展示柜体亦以特殊五金件组装,体现手工技艺美感;壁面陈列架的可活动金属锁鍊设计,让规整的矩阵序列也能兼顾稳固性与灵活性。 从建筑构筑、室内家具到软装陈设,透过完整叙事彼此串联,实践在「关系论」之下,万物皆有关联的深层意涵。 项目名称 |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台北总部办公楼 空间设计 |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项目地址 | 台湾 台北 项目面积 | 1200㎡ 完工日期 | 2024年4月 |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