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也是在日与夜的摩挲与编织中,慢慢习练出自己的生活气与精神气。 尤其是看过杨柳成行、草花缀满的世间荣盛,却下心头时只想研磨一幅“家在凝岚一点中”的笔意淡远。 虽不能如牧溪那般出落的空灵寂静,但把家设计并生活成一座道场,真正在行住坐卧中悠见南山、谈笑浮生,就这样融于世界的一角,在寻常小事里重建起我们最初的宇宙。 ![]() ![]() ![]() ![]() ![]() ![]() ![]() ![]() 一楼客厅简素温暖, 实木圆桌是家的一方砥柱,承载四季流转 理想中家的模样 东西最好少到能一眼望到底、光线好似自然一般的日清夜暖、地面永远有一片光着脚丫踩着也清洁舒服的老地板。 随处可以席地而坐,无由持一碗;在与家人的闲话中,看尽早樱的繁华与落败。 这里是理想中家的样子。主人的意愿,是在这里过上简单有序的生活。也希望在有限的预算内更多释放给设计,而非耗费于多余或过度的材料上。 设计选用硅藻泥、水洗石和木地板这些环保且常见的材料构建开放、隔而不断的主体,留出大面积的窗景与自然交互。 吊灯、窗帘、藤编的座椅,是宣纸上的素色。实木的茶几搭配同样素白色的陶艺花器,在春去秋来中,侍候青青翠竹、郁郁黄花。 ![]() ![]() ![]() 一楼客厅与餐厅无有间断,念念都在光与明之间相续 ![]() 二楼卧室,有棉麻张罗着温馨的一角 土木为骨 天光为魂 这是家,很出彩的一笔。设计团队调整了原有的电梯井,在屋顶打开若干小孔,将其改建成可阅读日光流转的天井。 天晴的时候,光线会随之时间的流逝,从三楼慢慢涌进地下一层。 天光初升起的时候,三楼的天井便幻化出“明月松间照”的空灵一幕。 半弧的穹顶下是“草色入帘青”的一间“陋室”,转角挑高了框景,露出布帘下春暖花开的小茶居。 青年雕塑艺术家蒋晟老师为这个家创作的两件艺术造像作品 三楼天井的天光洒落,默然祈请,安然静坐 茶烟四起 浮生半歇 吃茶去,在这个家随处可见。一楼有独立围合吃茶的榻榻米,二楼卧室里有吃茶的小几,三楼的小茶室有一整面的落地窗,可以遥看“人间四月芳菲尽”。 家里的每一层都有可以安坐、吃茶的小空间 别墅的地下一层,因其潮湿的缘故,常用作藏酒或储物。 这里的地下空间,成为主人独处、冥想的秘密花园。土墙的肌理有岁月打磨的痕迹,卵石铺路,赤脚踩上一条隐秘的小道, 在旁边的木地板上闲坐小会儿。到了下午,天光开始眷顾到这里。静坐、喝茶、供养……推开门走向世界,关上门,便走向了自己。 地下一层的秘密花园里别有洞天 设计团队也特地在家的三层与地下一层的空间里,邀请青年雕塑艺术家蒋晟老师打造了两件雕塑作品,为这片生活的道场增添了禅静的气息。 在宇宙的中心解结 1500米的麻绳,耗费整整7天,缠绕起直径3米的穹顶。 缠绕,再解缚,抬头仰望或俯身坐下,是一次又一次的提醒:修行就是有结,再解结。 四面的立柱亮起微光,这座地下的“宫殿”便有了启示的旨意,是日常生活中梦想聚集的地方,犹如庇佑探索无知与未来的原始剧场。 这里是家人与朋友们一同静心的道场 家,书写着亲密、孤独与热情。素净、包容的场域,可以让我们在细碎的事务与交流中慢下来、静下来。 我们的心造就了我们的家,家也在彼此的共生中成就我们熠熠生光的心。 项目名称:乔爱别墅 项目地点:上海 项目类型:私宅 项目面积:室内1098㎡、景观837㎡ 设计时间:2023年03月 完工时间:2024年10月 设计事务所:无设建筑 主创设计师:顾忆 设计团队:苏美娜、高峰、欧书琴 主要材料:硅藻泥、木、水洗石、真石漆、莱姆石 空间摄影:Y³ STUDIO 外立方空间影像 顾忆 无设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无设建筑(Not a Studio)由建筑师顾忆创建于2016年,项目实践遍布国内及海外。 主持建筑师顾忆拥有13年在非洲建筑实践的经历,主持并参与的项目涉及国家级建设包含医院、学校等,以及各类商业空间。充满历险并与不同文化深入交融的非洲经历,成就了他对环境、对象及现象的强感知力与共情力。成立无设建筑后,更注重以克制、极简的建筑语言,营造回归宽厚、亲和、温暖的人的体验。 “建筑是清醒的,设计是温暖的”。 我们不仅提倡极简、克制的建筑语言,也善用当代的生活方式谱写古老的东方美学。在关注日常性材料的细节与可能性同时,营造应时、因地而生的“五形六感”,旨在让人的体验回归温暖、平和、质朴的人文语境。 事务所成立至今,已完成不同类别及尺度的项目。设计范围涵盖茶美学、餐饮、零售、设计酒店等商业空间,以及公共艺术空间、居住空间及办公空间。代表作品有:厢、优在集、朵云书院(广富林上海/成都/苏州)、上海龙华寺-塔影空间、永福庵-化城美术馆、苏州寒山寺-十八慢、西安-隐深谷、隐溪茶空间系列、亚朵酒店4.0研发、方太商业终端。 |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