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智能发展趋势

2013-8-20/ 图像资料下载/ 设计理论/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配合。

% M1 h$ V. ~: M+ N4 r
2009 年随着日历最后一页的撕去而成为历史,在这一年,中国的智能家居市场又扎实

' E. Z7 g3 z4 \% u7 H
地向前迈进了一步,尽管在这一年中,我们有苦恼、有困惑,但我们始终在路上,始终坚持

& U" x, R5 Q. }% ~* u5 k7 m! P1 e, T
着向这个行业注入着活力与激情。在这一年,智能家居多头进入的趋势日渐明显;在这一年,
, z; z* r# `, V
智能家居区域市场的销售变得更为务实,这一年,风声水起的物联网让智能家居再次成为行
, [( V- d/ `& `/ y7 S
业属目的焦点。
' ^- x8 u. I. v2 y
7 ~! y( N4 P- n  F$ ^9 H
, [6 o# P- b) B* v
file:///C:/Users/hmb/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png
: h4 L5 z, [7 z6 t, j; v& C$ i9 h$ ^

' |4 r/ u, g! C, u' l! q' p
file:///C:/Users/hmb/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png
2009 年年初,众所周知的金融危机让很多智能家居的从业者裹紧了衣服,新产品研发
$ r! L/ X. W2 H* o
步伐,产品推广计划,区域整体营销均取消或推迟。伴随着国内媒体展开的金融危机影响大 讨论,智能家居行业,放大到整个家居行业却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2009
2 m) m) p# c: h; I; A1 J3 x
年上半年国内房地产销售总量已经超过了 2008 年,全国的规模性家居企业,1 至 6 月份利 润增长了 22%,销售增长了 17%。作为地产和家居行业的延伸行业,智能家居显然在这种上 扬的趋势带动下,稳步前行,没有大的爆发,也没有令人沮丧的滞后,她始终在众人不断追 捧和质疑声中前行。

3 k8 }  s- n# T+ [
多头进入,已势必然 其实在 2008 年年底这种“多头进入”的迹象就已经显现,在 2008 年底北京安博会上,
" [5 ^7 h/ @$ a4 E' F5 t& i
众多对讲、安防厂家纷纷打出“智能家居牌”,当时很多业内人士均分析这是对讲厂家又一 次炒作自己的噱头。可时间推至 2009 年,市场上的实质动作却频频加剧。首先是海尔宣布 在全国开展“影响力——海尔 U-home 智能高清影院”计划,大规模在各地开设“智慧屋” 体验中心,并广泛招募经销商,招聘技术及市场营销人才。到 2009 年底,海尔 U-home 已

7 M' g3 G- B: D3 q+ r
经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近 30 个体验店,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山西、东北、山东等地。

+ G6 r0 J2 Q7 S: ^2 q9 G9 v
2009 年 6 月,霍尼韦尔正式向业内推出 HRIS-1000 系列智能家居系统,并同时在全国范

& o/ X: L2 A! x% ?  j1 P) I
围内招募经销和分销合作伙伴。之前,相信很多人是通过深圳滨海豪宅项目红树西岸的案例
& D. J, m' n; [# s# W# n
知晓霍尼韦尔在涉足智能家居领域。而今年霍尼韦尔推出的 HRIS-1000 系列智能家居系统是
1 |- K! ~' G& C
以安防为中心,整合灯光控制、电动窗帘控制、空调和地暖等温度控制等功能。负责研发此
4 X' n  g: j+ _
套智能家居系统的霍尼韦尔安防业务亚太区研发总监贾琢成先生说:“这次推出的家庭使用
0 j. u. L3 ?& C! d3 G" c
单户型智能家居系统完全继承了我们在智能家居领域的优势,在用户体验、远程控制、第三
3 v8 E! p! G* s- R' I! h# Z
方设备集成、工程安装和售后维护等方面做得相当完善。同时霍尼韦尔在家居舒适生活环境

+ C  u0 ~4 c0 o
提供方面同时拥有新风、地暖、空气净化、温控等产品,可以为我们的智能家居用户提供高

( ]7 I+ b! f; ~& o7 v
性价比且更稳定可靠的整合方案。”可以看出,整合是这类传统安防厂商所看重的,传统市

! s4 T0 ]. V: p) [
场的竞争进入红海,在品牌差异化建立起的市场份额下,开拓蓝海,进军家居领域已势必然。
0 s1 I! `+ O( ?# \, h
2009 年 9 月上海,TCL-罗格朗召开全球新品推介会,正式推出“奥特智能家居产品系列”。
  b! Z1 y) U. S7 Q. g
据 TCL 罗格朗副总经理牛振林介绍,奥特产品是完整的智能系统解决方案,运用 SCS-BUS 总

) ~! p  Z; I& c/ v* n! u
线技术及 ZigBee 无线技术,通过开关面板实现定制的场景——灯光、卷帘、温控、音响、
% J& K+ d: F, r
报警、定时系统等。不过值得注意的,在此后的媒体宣传中,TCL 罗格朗并没有过多的着墨

, V* B; J+ y' Z, l( p0 s2 n8 Z
于“智能家居系统”,而是将奥特智能开关作为传统开关的升级换代产品来包装,按照行业
! |6 ~; U0 o" Z. D% e0 W4 A; f2 P9 u
人士的话来说,这叫“单体产品”路线。在谈及该产品的发展前景时,牛振林提到,智能开
) k" ]7 S3 m9 D, R# R9 h: e
* S: P- H/ o: |
/ z6 ?9 E/ V! r" V1 T+ b5 P

# W4 _$ {& ^+ D6 B+ [
: V; g9 j' b* U$ g$ ~+ a/ I
+ Q, u4 l2 {3 k: |8 S8 s+ f) k
file:///C:/Users/hmb/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png
关在罗格朗公司已经有将近 15 年的历史了,在欧洲已经非常成熟了。之所以在中国推进的

; b- }# C' b) _2 N# N$ v
稍微慢了一点,原因是考虑适当的需求变化,是不是中国的消费层次能达到这种需求,事实

# N8 ?$ Q4 t$ `; ^, ^+ ?. m1 o
证明,中国市场是非常大的。一个成熟的产品,可能以前人们对它怀有质疑态度,但它会逐

) W, t3 t, h/ M5 V4 Z/ w3 ^
渐走向成熟的。另外人们对它的使用从不熟悉、不了解然后到熟悉、了解,自己去运用,这
4 C0 W* U* b1 T$ S
也是一个培育市场的过程。
; |" ]$ q( E2 D
2009 年 11 月的深圳,“智能家居”再次成为被称为安防行业最高盛会的深圳安博会的
8 }/ u1 E$ n: w: _& B, H
亮点,以霍尼韦尔、GE、海尔为代表的品牌厂商纷纷携最新产品亮相,可视对讲厂商产品 线融入智能家居的步伐日渐成稳,植根智能家居市场多年的传统厂商也以一如既往的关注, 共同期待市场的厚积薄发。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便是 GE 安防集团推出 Miracle 数字楼宇对 讲系统,并宣布正式进军智能家居行业。据GE 安防业务大中华区安防产品经理李海涛介绍, 融合了可视对讲、家电控制、智能物业管理平台、音视频娱乐和服务及信息服务的Miracle
! J5 B( f' G, Q* C/ i+ i& H
数字楼宇对讲系统,将是一款贴近大众的小区智能控制系统终端产品。

: X7 u0 c! c/ `
李海涛提到,GE 提供的产品涵盖了家庭安防的探头、紧急按钮、家居控制主机,报警 中心控制平台等在内的各类产品,基本上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伴随近年来 IP 数字化技 术对每一个行业的渗透,也正呈现出技术融合的现象,我们也看到 IP、触摸屏以及视频编解 码等技术的发展,也均为我们传统的家庭安防带来了发展的亮点和功能实现的可能。GE 将
$ l# g+ ~6 [: v# Q+ _5 E
先后推出的这两套智能家居产品,基本可以认为是产品序列中两代的产品。目前的产品设计 更多是基于 IP 平台,通过在 IP 嵌入式、开放式的平台,可以很容易的开发或者集成新的应 用。此外,新产品也将带动同行业内上下游的业务伙伴间开展多种业务模式合作,相关的业 务提供商既可以是接入业务提供商,也有可能是安防报警运营业务提供商。与处在行业产业 链上不同位置的伙伴结合在一起,将会带来更多新的探索和应用。
5 a& p8 O0 j" q% g& b% [! w2 O% f
即将过去的 2009 年,行业给我们留下的一个重要印象便是各强势品牌正不约而同的由 传统安防、家电、电气等领域切入智能家居市场,市场呈现出的多元化发展脉络日渐清晰。 笔者认为 2010 年的智能家居市场将会呈现出一个突发的增长阶段。尽管多年来智能家居市场呈现出“叫好不叫座”的状况,但随着市场的积累,从整个外部经济环境来看,全球厂商 也纷纷紧盯中国市场。这也在另一个侧面要求我们本土企业在产品上精益求精,在价格上更 趋实惠,加速中国市场的突发。

( z$ ?. M! x; G% m
本土企业,扎根区域市场

$ W/ L& x) e+ C1 j) t( ?9 {: D: p
2009 年我们杂志组织了行业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一次市场调查,我们派出一线记者,
% h2 y. ?' I1 P5 ~- b( V4 Y
分别通过市场走访,电话调查,采访等形式,以上海为起点,调查了江苏、浙江、山东、山
3 |) w# L% j$ Q& l$ l3 Y

+ U/ B1 J0 [4 J) A5 k
file:///C:/Users/hmb/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png
西、陕西、河南等七省一市。每次与区域经销商接触,我们都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创业激情 和行业发展速度偏慢的无奈。其实,早在 2003 年国内曾经出现过一个小的智能家居热,如

) F  P; ?% E! W5 f2 `* }) k
今六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发现经销商对于智能家居厂家的选择更加理性,不再像当年一样 一哄而上。多数都经过严格的考察,仔细地市场分析后才开始合作的。对于本地市场的营销, 经销商也是在经历过很多尝试后摸索出一条本地特色路线。在过去的 2009 年,区域经营者 们手中的存货越来越少,出货也越来越多,经营者的淘汰率正在逐年下降。这就意味着更多 更好的产品真正安装到了终端客户的家中,而不是积压在了渠道中。正向的流通发展,意味 着一个行业的兴起。

# d$ }, ?6 Q7 O8 u
在 2009 年国内本土企业仍然在坚持中继续前行,无论是厂家身在上海,还是聚集深圳, 或是扎根二线城市,大家的观点基本上都趋于统一。对待重点城市的战法、战术也基本一致。 江浙沪成为重中之重,高速发展的地区经济,迅速建设的高档楼盘,无疑是智能家居厂家眼 中最火的一块市场。于是在 2009 年市场中,我们发觉一些经销商基本上成了品牌“大拿”,

: p; V7 A4 ?0 l& T' E6 R4 b& b
他的体验店中摆放了各家智能家居产品,用他们的话来说,只要抓住甲方,厂家的产品不是 重点。仔细分析 2009 年出现这种区域现象,在 2010 年有几个现象会呈现出来。
: k2 u6 a+ @- N6 S2 e
一是随着整体市场环境的好转,区域经销商的收益将大大增加,甚至会出现实力相对较 强的区域领袖;

" D2 B7 ^) I9 g; a1 g7 p& S! i
二是本土企业会迎来行业新一轮洗牌,一直以来,国外智能家居企业始终在工程市场发 力,随着他们纷纷进入区域市场,无论是从品牌影响力、资金实力、客户吸纳力来说都要优 于本土企业,再加上区域市场经销商本身的“摇摆”,本土企业的渠道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 的冲击。

$ a$ |' ~! r' Y. l& O# t! g
三是对讲与家居融合趋势明显。数字对讲目前是对讲厂家不得不去推动的一块市场了, 价格差异化,单体产品利润降低是摆在每个对讲厂家面前的难题,如果对讲产品完美转型, 数字对讲占据主流,那么给企业带来的又是一轮的高速发展。而数字对讲虽然在功能上可以 做到相对完备,但末端产品包括应用在家居里面的技术还相对缺乏,因此如果本土企业能很 好的与本土对讲厂家做好战略整合的话,开创一片新的商业模式也未可知。在本文撰写之际, 厦门市振威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与 ABB 正式宣布成立厦门 ABB 振威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虽然对于合资公司的整体发展规划目前还没有完全清晰的对行业公布,但发力于智能家居和 楼宇自动化市场已势必然。
( m3 K2 g" Z7 w; X
家用背景音乐市场,快速增长 说到本土智能家居品牌,家用背景音乐系统发展速度令人刮目相看,也让很多传统的灯
) L, e9 D' v9 ~5 ^7 X
: c* w0 B  r3 |" d
file:///C:/Users/hmb/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png
* S" f  v& n. c- ~
4 D9 }0 t7 r$ A$ ?. F
file:///C:/Users/hmb/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png
控厂家感叹“产品决定市场规模”,由于家庭背景音乐产品既具备智能家居系统的融合性, 又可以独立于系统之外作为单体产品销售,加上概念性的推广直观,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因此在 2009 年国内家用背景音乐厂家业绩均有所提升,主机型和分体型的市场定位也逐渐 清晰。随着家庭背景音乐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弱电公司也主动开 始关注这块,家庭背景音乐系统日益成为高端豪宅必不可少的配置之一,高品质、智能化、 人性化的音乐家装趋势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和弱电工程商的认同。
: `! Q$ c: Z- C5 ]) i3 e
此外,由于家庭影院行业这几年来的不景气,也使越来越多的传统民用音响厂商开始日 益关注家庭背景音乐这一新兴而潜力巨大的新产品,定位高端且致力于提供全套家庭视听室、 中控集成、家庭背景音乐系统服务已经成为传统民用音响厂商的一个重要转型方向,而其传 统以来良好的音响服务专业形象和展示环境也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

- @. Y% [# g( H& Q4 i3 h5 P0 t
作为目前家庭背景音乐推广的主力军的智能家居区域销售商,正如前文所谈到的,经过 多年的历练,不管是在产品体验展示、宣传推广、客户洽谈,还是现场施工等方面,都已经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从摸索阶段跨入了快速成长阶段。总体趋势上来说,沿海发达地区 的接受度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接受度也开始得到稳步的成长。

* B1 J( a. m- \0 U  a
可以预见的是,2010 年家庭背景音乐将迅速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厂家和经销商、工 程商进入这块市场,渠道和市场的开拓将发展迅速,而与之相对应的市场次序的管理问题也 将越来越重要,如何兼顾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长远健康有序发展将日益突出,由于市场面的拓 宽,产品的稳定性和先进性也将进一步受到市场的严格检验,对于厂家来说,2010 年将是 对企业整体实力的一个综合性考验。在终端消费者方面而言,能接触到更多的品牌和更多的 产品,将可能经过一个由产品接受阶段到品牌选择阶段的过渡过程,所以不同品牌之间的差 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开。

- K+ @% A9 c( @- ~, G* x7 Z* I, z2 ]1 s5 O& K

* h+ x5 Y7 ]1 Y' S4 G6 t
2 A2 Q2 m! T) r5 ~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信息化和数字化越来越成为社会

, o) n7 x5 ^! m. q" d  N
各个领域的大势所趋。数字家庭概念应运而生,电信、家电、IT 等行业对数字家庭有着各自

5 h- F3 O" l" k  B1 F; C' j
的解读。对电信运营商来讲,数字家庭是将公共网络和信息服务以家庭网关为连接点延伸到

  y5 e3 r( r$ h3 c, n6 N5 [
家庭,并通过家庭网络连接各种信息终端,为家庭提供集成的通信、娱乐、家电控制、安全

0 X( _, D6 P1 o8 s
防范、家居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功能。数字家庭领域涉及的技术非常复杂,主要包括:联网技
4 _6 C; G  v2 y. J. f
术、家庭网关技术、设备自动发现技术、远程管理技术。
# t$ A+ G3 N, \& a( |
9 T+ F/ j) y2 r" U. D
file:///C:/Users/hmb/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png

+ @( ~. v* T2 ~  [6 d3 N, V
& J3 w) c) U/ g" }7 \2 u& E
file:///C:/Users/hmb/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png
联网技术
6 L0 H+ S/ l9 k; ?& m3 r
家庭联网技术解决家庭内部多种终端之间的物理互联。由于家庭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O9 e* k( _: g" ]4 z
联网技术一直是数字家庭中非常活跃的技术领域,随着以 IPTV 业务为代表的多媒体业务和

8 g9 T3 E6 _: o9 O1 E
应用在家庭的普及,对互联技术在带宽性能、QoS 保证以及使用便捷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 G$ L, a/ h. P- H: Y  x" _
目前在数字家庭组网中常见的互联技术主要有以太网、HomePNAMoCAPLCWiFi 等。
5 U5 }0 Q* l& U% [0 y! W
以太网技术在目前的网络世界里是一个非常普及的连接技术,可以提供从 10M 到 100M

6 W* S: F0 w, B( i& k% Z
甚至千兆的传输带宽。以太网上基于 802.1p 的 QoS 机制相对比较简单,通过家庭网关的配

$ c; X, a# O/ Z
合可以满足语音、视频、数据多种信息流的 QoS 要求。以太网技术在目前的家庭设备互联

% E) N. e6 H# d; P
中是最简单也是最普及的,但由于以太网对家庭布线有较高的要求,而且不具备移动性,所
3 _# i1 B. J% f( N5 F8 N
以在很多应用上受到相当的限制。

7 S' G0 b5 I/ }0 U" [( P8 E, W
HomePNA 是一种基于电话线传输的家庭互联技术,通过在双绞线上调制信号承载数据
0 ?* f# o  }- @( E# ]
提供基于电话线的联网技术,HomePNA3.0 提供了对同轴电缆的支持,2005 年被 ITU 标准化
4 f0 M6 f2 G8 b- @; L& o
为 G.9954。目前最新的标准 HomePNA3.1 理论最高速率达到 320Mbps,支持同步、异步两
% W# n! o4 d- {" e# k! k
种 MAC 机制,使用同步 MAC 可以获得更好的 QoS 保证。总得来说,HomePNA 技术能最大

5 ?+ g3 ~( \6 U% V
可能重用家庭内部已有的布线系统来提供设备互联,大大减少了布线改造。HomePNA 技术

+ u4 t4 X% A" {* t6 e" Q% x% h
被 AT&T 采纳用于作为其家庭网络解决方案的主要互联机制。但作为一种有线技术,除了线
( T6 u$ b! i6 n. ]: s) {! ?# ^9 _
缆的局限性外,还存在一些缺陷:传输延时大,在同轴线上与 VDSL、数字电视的频段存在
8 J* I9 X0 y. I6 E8 T% W
冲突等。

2 n2 v- u" _5 w0 a  ?
MoCA 是一种与 HomePNA 类似的技术,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能提供理论最大

0 q0 \5 J+ C; |0 h0 F' L2 Y
270Mbps 的带宽。MoCA 最大的问题在于目前还没有标准化,支持它的芯片厂家很少,从而
2 F+ q; p) Z& C, c1 K
也造成成本高、缺乏互通等问题。
' U4 I, O  a& i* L
相对以上三种有线技术,由家庭插座(HomePlug)联盟组织主导的基于电力线的传输 PLC

( F/ b0 b9 r7 Q" Q& ]
技术是一种布线更加便捷的互联技术。PLC 采用类似以太网的传输机制,提供 200Mbps 的物
. T$ b0 T; h0 c8 Z
理带宽,并且专门考虑 AV 高带宽、低时延的要求,目前影响 PLC 普及的主要因素有:电力
/ Y8 h4 W+ Y- C$ K8 f
线上的干扰问题、用户间隔离以及成本。

. _9 G5 e/ r, }3 Y" y! p6 F
HomePNA、MoCA、PLC 三种有线技术在 MAC/PHY 层各不相同,为了统一家庭互联技术,
& w4 }: j! X; b
ITU-TQ4/15 开始研究 G.hn,宗旨是为家庭网络制定单一、统一的互联技术标准,这种技术
) F# o/ e0 |& `1 p4 j8 `$ U7 \
保证家庭网络所有的有线传输介质可以互通。G.hn 技术规范基于有线介质的 PHY 技术、统
1 t. O4 u  W; t) [! i& s4 B- L* {8 H1 K
一 MAC 技术。支持 G.hn 的芯片可以在不同的有线传输介质上传输信号,使采用同轴电缆、

8 {5 @. Y/ r" n: r" j7 I) k) o$ Z# p
电话线或电力线传输的数据速率从 50Mbps 提高到超过 700Mbps,将主要应用于家庭网络高

' H- e& K& |/ i. W) K
$ V6 Z4 K9 v) L! g2 v

, p, }, ?; S. }4 |. @$ J* J+ g8 c! d, Q; |7 s
file:///C:/Users/hmb/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png
+ B6 W; U8 {6 T3 F

2 o5 U3 D- a3 f2 g
% r. A3 {( r2 l2 r  s
速数据、视频等的传输。

8 ?5 j* Z4 h( o
相对于有线技术,WLAN 以其移动性和便捷性受到各方的青睐,尤其是基于 OFMA 和
6 }# N  q+ O4 ]
MIMO 技术的 802.11n 的出现使之成为大众所期望的终极互联技术。(智能家居)经过多年的

) j7 r# ~7 j% N* Z, @" ^( K
技术讨论 802.11n 的 draft4.0 已经通过,正式标准预计会在 2009 年最终定稿,困扰 11n 的

# |- n" D( ?( z: V) [
标准问题和互通问题也有望得到彻底解决。802.11n 技术能带来高达 600Mbps 的理论带宽以 及更高的无线覆盖能力,使得无线承载多媒体应用,尤其是视频媒体成为可能。当然作为一 种无线技术,在家庭应用时受限于功率以及家庭建筑的影响,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覆盖问题 以及在传输质量上无法达到有线传输的效果等问题。
8 V) L8 u  i( g: ~- v! L5 K( l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并没有一种联网技术在家庭网络环境中是完美无缺的,不同 传输技术将在家庭网络内互相协作,共同发展。未来的家庭中将采用两种或多种传输技术的 组合。随着 802.11n 的普及,未来 WLAN 将成为视频流传输的载体,尽管有线技术实施起来 仍更可靠,但是在 QoS 和吞吐量方面逐渐得到改善的 WLAN 由于具有移动性将会使其占据 优势地位。而电力线上网在欧洲将获得广泛应用,欧洲的建筑结构可能意味着 WLAN 的应用 并不太适合。MoCA 和 HomePNA 技术在北美区域由于同轴线缆和电话线的大量普及仍将会 有一定的市场。

" ?" V# y$ p" @2 s  B- x
家庭网关技术 家庭网关作为家庭网络与电信运营商网络联系与互通的枢纽是电信网络的一个末梢,在

# i$ I9 H8 u1 N* a6 A4 a* t
数字家庭中处于核心位置。一方面家庭网关利用多种联网技术为家庭内部各终端提供互联手段,提供业务承载、QoS 保障、家庭安全与管理,同时也是家庭用户从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络 获得各种增值服务的通道和业务平台。随着网关承担的作用越来越大,家庭网关技术也在逐 步发展,总得来说网关技术的发展包括三个阶段。

" l0 }) c1 W1 }# ^) V$ E
桥接设备:常见的就是 Modem 设备,家庭网关的前身,它只是个简单的桥接设备,功

% `% ^2 O3 c# O/ h+ u
能单一,只是在二层上将家庭内设备与接入网连接起来。 家庭网关:家庭网络中心设备,家庭网络的通信、管理、控制中心。具有丰富的家庭网

2 P$ m9 ]8 ^+ v& p! q) p0 O7 ]; x
络联网接口、完备的家庭网络通信功能,负责整个家庭网络的连接与管理,是运营商网络的 一部分。
. _& N8 v4 A( v' X( }8 l5 H
业务网关:不单单是一个通信设备,更是一个业务的载体,运营商的各种新业务在网关 上得以展现,同时也承载家庭网络内部的各种业务,它将是一个通用、开放的家庭网络业务 平台,系统的开放性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特征。

+ k: O5 e2 {; R
目前 HGI、宽带论坛以及 ITU-T 都在制定关于家庭网关的技术标准,其中运营商主导 HGI

2 H5 E! m2 a" t
2 `4 c2 I/ |; M: K' L, h
5 |8 Q. C! d# b4 X5 A
file:///C:/Users/hmb/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png

8 c+ Z+ f4 Z' E* O9 F# M: E/ ~) Z% J- P
file:///C:/Users/hmb/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png
组织的进展最为快速。HGI 从 2004 年成立起,就研究家庭网络业务场景及其应用模式,然

( v+ X( J# }3 P5 c1 H$ C# D) `
后制定家庭网关设备的技术规范,2006 年、2007 年都发布了家庭网关设备的技术规范。在家庭网关的基础上,运营商越来越关注家庭网络的各种业务的开展。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多的 新业务,并且更容易地部署这些业务成为运营商关注的重点。所以,家庭网关作为一个承载 业务的平台,其平台性和开放性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很多运营商已经开始进行一些探索,如

9 X/ \$ ?7 W" l# O. z1 r" g- }* I: n
中国电信 E8 产品中定义的中间件模型、法电 LiveBox 产品中定义的 HNSA 架构以及目前德国 电信在研究的 OSGI 模型。总得来说运营商希望家庭网关不仅仅能提供本身应具备的功能, 同时需要提供一个开放的软件环境用于后续业务的扩展,但具体如何实现,仍然有待进一步 研究。
5 x3 |5 _" p* ]& y
远程管理技术 随着电信业务逐步向家庭内部延伸以及家庭网络设备的功能日益复杂,业务的开通部署、
( `" r5 ]$ Z0 b8 H, H, V
家庭网络设备的运营维护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设备数目巨大,且部署在家庭内部, 运营商对于远程管理的要求也日渐迫切。
9 |$ ~% P( f( A0 `0 ?! g
在网关的远程管理技术上以宽带论坛主导的 TR069 系列网管规范相对比较成熟和全面, 它支持对 ADSL、VDSL、以太、PON、POTS 等多种上行方式的网关进行管理,对网关的主要 功能均抽象了管理参数,并支持动态配置、(智能家居)版本升级、日志查看、远程复位等多种管理操作,同时在网管系统与营业系统、运维系统之间的北向接口均做了定义。目前基于

  J; j$ p' i! Q4 Z7 b- i
TR069 的网管系统已经在中国电信、法国电信等众多运营商网络中部署,主要用于实现设备
+ m# K, {# n! S& |( t+ g' c
或业务的“零配置”开通,以及设备的日常诊断、维护。 在对网关进行全面管理的基础上,运营商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对家庭内部设备进行管理。

* S1 O7 c0 w0 O
主要有两种思路:基于网关代理方式和网关协助直接管理方式。宽带论坛采用网关协助管理 方式定义了一套完整的内联设备管理机制——TR111,但由于目前大量部署到家庭的机顶盒 设备很多采用桥接方式,内联管理机制应用较少。
4 x# A; W8 ^7 X0 `) {
设备自动发现技术 在家庭网络中部署的信息终端越来越多,在解决他们之间的物理互联问题之后,家庭用
1 K9 o' h- E7 X: H7 V1 L! b" G
户还需要对各个设备进行一些复杂配置才能使用,这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加入到家庭网络的设备如何能自动地相互发现并协同配合工作一直是数字家庭领域热烈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领域中相关的标准组织很多,国内的闪联、e 家佳,国际的 UPnP、DLNA

- M7 J8 b+ S: a+ ^. d" R
以及微软提出的 Rally 等,从技术上来看这些标准基本都在 UPnP 规范基础上扩展而成。(智
9 v- A) ^, x3 G5 T. t
能家居)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以媒体应用为侧重的 DLNA 标准相对成熟,尤其是在目前

! k) F. c! X0 T" f' ^1 o
  i6 S2 E2 V: R7 C% L

. z6 |- \6 C+ \3 E; h+ D
% {( l  t8 D8 y" @; t! o- |/ f/ m
9 m; c1 U9 y5 K; I* n  x% d) [( f" \) H" O1 s% `" r
file:///C:/Users/hmb/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png
多媒体应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 DLNA 受到越来越多设备厂家的重视和支持。目前不少消费电

5 W9 w8 b+ Z+ Z' n6 C! C
子、网络设备厂商都已经推出基于 DLNA 标准的网络设备和娱乐设备,这为家庭内部设备互
4 O! L" p5 g/ O0 h5 m; E
联标准的后续统一打下一定基础。
5 G" @5 T# g0 w8 H, C5 ^
总结
5 \1 T* N; G/ |# k( C2 N
纵观数字家庭领域这些年的发展,尽管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概念也越来越普及,
; v5 `' o  \' ?
但数字家庭技术的发展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其中基于家庭网络如何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业务

% @! L+ v( `9 Y1 w1 A9 z/ J/ P
以及降低设备的使用复杂性、提高运维管理能力是需要持续重点关注的。

. w, P; q8 ]8 V' X. l* X" V2 g9 N! a1 R/ l+ r" m
7 }2 d" b' k3 b/ k5 \' O

" S, i* [4 O) g# r
/ }. @! S" p2 v$ }% P6 _) c6 e" E, c& F! c, D

6 N  w7 A$ m6 w9 ]8 {/ N
) y( N. L% \+ a% P" |; i: \: N' d4 ], ^% ^; X
) [0 L& K6 c. e1 i# R" e. n: j
4 a' z( P2 m& q
! n6 Y& m8 L/ {( j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1

家具智能发展趋势
拓者推荐
  • 【广州站】设计师创业课
  • 【广州站】收纳设计思维训练营
  • 【广州站】户型优化总监内训课
  • 【广州站】 风水丨设计与签单课
  • 【广州站】获客实操训练营
  • 2025拓者年费+案例Vip会员说明!
  • 【 拓者年费--CAD图纸】
  • 【 拓者年费--户型方案】
  • 【 拓者年费--豪宅视频】
  • 【 拓者年费--灵感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