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谓色彩 - X: J2 `0 {. k5 g 在黑暗中色彩消失。我们四周不管是自然的或人工的物体,都有各种色彩和色调。这些色彩看起来好像附着在物体上。然而一旦光线减弱或称为成为黑暗,所有物体都会失去各自的色彩。 我们看到的色彩,事实上是以光为媒体的一种感觉。色彩是人在接受光的刺激后,视网膜的兴奋传送到大脑中枢而产生的感觉。 牛顿的光谱 光是电磁波,能产生色觉的光只占电磁波中的一部分范围。而其中人类可以感受到的范围(可见光),是780毫米到380毫米之间。 太阳光属于可见光,牛顿第一次实验时,利用菱镜分散太阳光,形成光谱。 单色光和复合光 . P# ^; l" u3 Y/ D( y2 d 这种分散的光谱,即使再一次透过菱镜也不会再扩散,称为单色光。我们日常所见的光,大部分都是单色光聚合而成的光,称为复合光。复合光中所包含的各种单色光的比例不同, 就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 2、色彩的三属性, `! N* Z1 y, E6 m0 E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物体的观察不仅仅观察色彩,同时还会注意到形状、面积、体积、肌理,以至该物体的功能和所处的环境。这些对色彩的感觉都会产生影响。为了寻找规律,人们抽出纯粹色知觉的要素,认为构成色彩的基本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这就是色彩的三属性。2 w2 O3 G* W/ l& U 色相 ( Hue )& l1 Y; a6 i3 T4 m% o 色相指色的相貌与名称。色轮是表示最基本色相关系的色表。色轮上90度角内的的几种色彩称作同类色,也叫近邻色或姐妹色。90角以外的色彩称为对比色。色轮上相对位置的色叫补色,也叫相反色。 6 Y* j, n& p8 f* \* Q3 T/ x" n6 U, s 明度 (Value 或 Brightnese)' p2 m! p* P. G4 P 人眼之所以能看到物体的明暗,是因为物体所反射色光的光量(热量)有差异之缘故。光量越多,明度越高,反之明度越低。色料的色彩的明度则取决于混色中白色和黑色含量的多少。 明度变化' T6 q8 R5 I" B4 ? 纯度 ( Chroma ) 所谓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鲜艳与混浊的程度,也称为彩度。色轮上各颜色都是纯色,纯度最高。色料的混合中,越混合,色彩的纯度越低。; O; J' i" w6 u; F0 N1 P 纯度变化 色轮上的色彩纯度最高。 3、混色理论2 c W2 |3 g/ S; B6 R8 Y5 } 原色 无法用其他色彩混合得到的基本色彩称为原色。原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种色彩。 到底原色有多少种,又是哪几种颜色?历史上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说法,基本上分为3原色说和4原色说。 色彩的混色有两种类型 减法混色 4 e+ g3 Q: Q0 ^. X J8 S 色料三原色(紫红、黄、蓝绿)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种色彩。理论上三原色等量混合可以得到黑色。因为色料越混合,越灰暗,所以称为减法混色。水彩、油画、印刷等,它们产生各种颜色的方法都是减法混色。 3 M3 C) Z6 H( Q 加法混色 ' s* T6 ?$ @7 |# V1 E 色光三原色(红、绿、蓝紫)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种色光。三原色光等量混合可以得到白色。色光混色和色料混色刚好相反,色光混色是越混合越明亮,所以称为加法混色。我们熟悉的电视机和CRT显示器产生色彩的方式就是属于加法混色。! t! d: }9 h* ` 2、色彩的感觉 色彩能影响人的心理感觉。了解色彩所具有的影响感觉的因素,以及色彩感觉如何作用于人的心理,对色彩设计十分重要。0 ]$ y9 ]5 P6 S1 p1 r5 z$ e4 P1 l 色彩的视认性 色彩的视认性是指在一定的背景中的色彩在多长距离范围内能够看清楚的程度,和在多长时间内能够被辨别的程度。对色彩视认性影响最大的是色彩和背景之间的明度差。 例如在主页的设计中,经常要处理文字颜色和背景颜色的关系。使用黑色背景时,很多人都会采用白色的文字,文字看起来很清晰,但是如果采用蓝色或其他颜色,读者就要凑近一点仔细辨认才能看清楚。这就是明度差造成的差4 f4 P" d9 d) v' R/ C4 Y6 |" ]& \ |
当我们从事设计的时候,最想了解的是如何有效地使用色彩。例如用什么色彩会产生什么效果,用什么色彩代表什么性格,色彩如何搭配才好看等等。 要了解这点,先要加深认识色彩,知道色彩具有什么物理特性,以及色彩是怎样构造形成的。) x" S: W. _, j" L& E
精华推荐
换一换
-
灿之设计 2011-8-28 09:11:52
果然是基础
回复举报 2
发表评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