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6 r0 Y+ G4 r$ Q$ i* W : ]4 U) w, v+ W' e" s 前言 - f0 S2 @; Y; S8 F6 W) t# L3 W 这是Caigle翻译的第二篇译文,原文出自Alex Hogrefe之手。在Caigle看来,构图没有原则,我们所作的可视化都是出于强调突出建筑主体来更好的传达建筑理念。当我们没有很好的构图思路时,可以通过一些简单实用的构图法则来指导创作,快速实现构图结果。 下文即为Alex Hogrefe的思路与方法,相信对你很用实用价值。$ j6 }3 ^7 F4 U9 n& `6 n! s' I 构图法则# L8 H5 h" h a! F, J+ }: ^. \ 作者:Alex Hogrefe 4 p$ N) k/ P2 A# E 翻译:Caigle7 O8 J8 A% g) O% c2 M 声明:版权归visualizingarchitecture.com所有,这里仅供交流学习使用。 ! F$ m) C/ B) T8 o( F; e, F0 W8 z 译文与图解:& w% W4 U4 c0 M3 f% s2 [3 _ Z 2 j* R, f9 A/ X* L. M, j4 A% E 我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构图。我曾经接触过这个主题,但是并没有把这些构图方法组织到一起。下文所讨论的技巧绝不是构图原则。通常情况下,下文的构图法则是可以或者应该被使用的,而我总是打破这些规则。但是,我也经常将这些法则作为一个出发点来开始构图。% D3 Q7 S# y$ p% g 1 `* e- n9 S; _ 1、三分法则 三分法则则是最知名的摄影构图法则之一,也是我最常用的一个。它将画面延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三等分,分割出9个方格。通过三分法构图,可以将重点或者焦点置于分割线上或交叉点上- `6 s5 m0 L( \ 9 d5 R; ^/ N" s; r/ F 4 }/ R3 E+ r+ w; Z 我经常将人视地平线放在画面底部三分之一处,而不是直接置于画面中心。你还会注意到一些重要元素恰好位于线上,比如尽端处的火车亭和右边的火车路口信号灯。. d, U) t8 Z) }6 e- b2 `7 { 将地平线位于顶部三分之一处也适用于较低的鸟瞰图。 , m- o7 W( x' u4 g: u: F$ t . @1 e3 J( W! Y0 y. c1 p: ~% c: V 三分法则也适用于室内构图。在这个案例中,透视线集中消失在图像右下方三分之一交点处。其次,左侧竖梁和横梁的交叉点也处于画面左上方的三分之一交点处。 / _# m9 f9 l( W0 ~ 2、一点透视法9 _! j5 f- n- G) C2 u( r ) C( _8 x! Y' g( Q 换句话说,设置相机垂直于建筑结构,本质上是生成立面透视渲染图。虽然这种构图类型有时呈现出一些静态,但与一系列相对动态的图像放在一起,它将得到更为突出。当我想让一处场所感觉更低调与庄严时,我会使用一点透视构图。4 B: w1 E( `" l2 K+ I, [5 ~ _. K8 \" F: c5 a 换句话说,设置相机垂直于建筑结构,本质上是生成立面透视渲染图。虽然这种构图类型有时呈现出一些静态,但与一系列相对动态的图像放在一起,它将更为突出。当我想让一处场所感觉更低调与庄严时,我会使用一点透视构图。 ' q5 z% {, H* Y2 J0 ?1 U 3、中心构图法 画面中心很难确定,但是一旦确定下来,它将成为一张真正引人注目的图像。图像焦点直接位于图像中心,与画面其他组成元素相比,将显得更加鲜明突出。0 G4 k4 _6 X u; K1 g+ Y$ P8 l 4 s3 y( x: ~6 y5 ` 上图中,图并不是完全对称的,但仍然显得平衡。周围环境都比较低矮,在高度上大致相等,注意力将会被画面中心建筑所以吸引。( T6 V' t Q5 G* [' s1 ` 4、 环境主导法4 f8 r9 o3 v0 w5 g9 E: j O 在某些情况下,图中的建筑主体远少于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将地平线移得比较低,以给天空更多的画面占比。这种方法在地面中也适用,将图中的地平线移高,以增加地面景观占比,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占比。0 T3 b* O2 m: f+ O6 A5 n + j6 X! Y( Q0 a8 x 9 O9 z: Y0 v: U8 i. a* d 景观或确切的说是天空,在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不只是作为建筑的背景。 5、局部构图法 如果图像通过讲述多个关于设计的主题去传达更多的想法,往往这将会导致弱化图像的主题,因为焦点将被分散,而不是选择一个主题明确并有情感联系的构图。我们不是要通过拉远相机来获取尽可能多的内容信息,而是要拉近相机聚焦到一个点上。 # O% S d# M1 X4 p! a% Y + V7 N6 G$ `& Z 对于这张悬挑平台图,包含了许多设计元素,比如宽大的楼梯、地面水平甲板等。但是,我只专注于一个想法,那就是怎样设计一个悬挑的观景平台,从而创建出一个沉思的空间。9 J# O3 S/ z; q! q; f; a 这张图始终只有一个主题焦点,就是街道如何连接到倾斜至文化中心基座上的巨大台阶。尽管如此,图中还是有一些其它元素 。7 G) i0 n! G& n* f2 p 6、垂直线校正法 绝大多数建筑摄影师遵循校正垂直线法则,因为它被认为能更精确的表达建筑。这很容易实现,同时会带来一些层次细节效果。通常我们会在视平线和低的鸟瞰视图中做出调整。还有对于高层摩天大楼,也会进行垂直线较正。 如上图,对于从视平线向上仰望的镜头,垂直线将从地平线朝远处会聚。2 U+ t7 W% {! e5 s, f 有许多种方法可以实现上图展示的垂直线校正结果。渲染前,我通常将我的3D模型软件(如SketchUp)设置为“两点透视”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果图已经被渲染或编辑了,你可以在Photoshop中进行校正。我早前就制作过一个教程来描述这个具体过程。 - R# E5 V! X' i8 k/ ] 7、巨人视角 如果你要创建一个视平线视图,可以将相机设置在6英尺高度左右以更好匹配人视的感观空间经验。人们经常解释说他们想更好地看到地平面,所以他们将相机高度调到8英尺、 10英尺、12英尺等等。但是,这样会产生令人尴尬不舒服的画面。如果你处理极其倾斜的坡地或站在一个阶地或阳台上,这个原则就将被打破,可以适当做调整。 / M5 S7 m5 g; ?! o" ^$ b ! [+ W _# V, e, i, W3 P S 上图中,相机的高度设置在地面以上10英尺左右,这很难判断相机是否放置在阳台上,或是在一个巨人手中,又或是在一架低空飞行的无人机上。通过将相机降到视平线或高度搞高到25英尺 或30英尺去说明不同的构图意图尤为重要。+ B, h9 M1 L, y 6 w9 k4 E: G5 A% c( | 此图中,相机高度设置为6英寸,在人群中营造了一种良好的人视空间效果。 6 }# q- J% M z$ f4 L4 m 构图时,我们要考虑许多变量,而不是一成不变。关于如上所述构图的想法,将帮助我们简化构图思维过程,加快最初相机镜头的设置。当然还有许多构图方法,后续,我会奉上关于本文的第二部分内容。 |
精华推荐
换一换
-
活力网 2016-10-19 11:00:16
残缺的完美 发表于 2016-10-19 10:57. D) a3 t* k r4 u3 {# |
期待2部分的到来!
songhuasonghua敬请期待!
期待2部分的到来!wo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