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位于中央研究院区内的景观生态复育区内。开始的设计发想,是与景观、展示顾问共同讨论,藉由跨领域的激盪,跨越专业与专业之间的那条线,呈现开放的激荡与融合的对话。 为保存既有老树,空间因应随机变形而为树林所围绕,辅以挑空中庭植栽,景观悄然入室,视野也延伸出去。触手可及的树木,又成了生动的展示。 + \* i6 l% x- u$ L- i! _7 O 1 G# F k3 W1 y- D) A1 W1 A" w 藉由透明性不断变化的牆面,创造出一连续性,随著游走而有暧昧内外感知的空间体验。展示从室外即开始,生态景观与展示物,虚与实、内与外交叠映射于玻璃上不断对话,产生了暧昧的感知。于是,建筑、景观与展示的区别也模糊了。 3 V; x' O) `: Q4 p$ M# N6 n% W% v. Q8 _3 a3 m: r 玻璃立面上的倒影模糊了内外 展示空间、大厅、柜台、休息区、解说区、放映室等个别口袋空间,形成了「是个别也是整体」的流动连续性空间。 内依旧是内,外依旧是外,然精神上的感受与渴望,却模糊了内外界线。 ; L ^% W3 P/ o3 H- M6 O* ]( E) u6 f, g / W0 t. ^: z" v N 2 }3 Y# Y- p/ Z& ]0 |7 z" [; @( R " k$ ^7 ~" e, _7 Z1 P% @& v. q% \ 藉由墙面材料的变化及营造出虽内犹外、亦内亦外的空间感受。 天井光线通达了室内大部分的空间、多层次室外绿意的引进与接触,及浮力通风的气流导入建物,利用光、风、景的自然元素。 让人森在其中,亦可感知周围自然环境并与之共存。 |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