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有心的“人”

2019-8-23/ 图像资料下载/ 设计分享/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配合。
前两天与两岁的小女儿一起讨论绘画。
; L9 l% x) K+ B7 Q$ u4 X% a
+ w1 \! L9 m0 S- u9 M! Y' Q, F; _8 k! [8 f8 Q
你绝对看不出这张画里有滑板车 ,有爸爸妈妈 ,有姐姐 。你也看不出画中有各种各样的衣服与水果 ...

. c8 d, m2 z+ s+ g4 v' ^0 y5 `
有人问,以小孩互动能学啥啊?面对一个两岁多的小孩,给她一张纸,询问她能否画条香蕉或者在等她画完一样东西时你问她画的是什么?她都能很自信地画或者自信地告诉你画的是什么?我惊叹的不是她的毫不犹豫,而是她画完后的那份自信与那种纯真的笑。

9 H1 u, W3 @; N/ j; j& U, x
我想,我们可以学习小小孩的那种真与纯,那种友善与对美最原始的认知。对新知识的渴望与热情,还有很多大人没有的意志力。对于作品,大人普遍都丧失了作品能传达给人的信心与盼望,而小小孩不仅在无意中完成了这种传达,她还毫无痕迹地传递了爱
记于2019/02/24
" X  O9 z* w6 r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前几年写的一篇文章:

" a1 n. P6 S' ]4 s5 I! ?0 ^0 s

) k7 x! _: m6 I0 C7 H9 y7 O
昨天来了一朋友,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分享了一套他回国后的第一套私宅作品。这是一套很现代的建筑,改造与内部设计一体化的案子。

/ O8 g) Q1 A8 q1 r5 T! b, j6 c
作品完成后非常纯粹、老道。

: \9 c' H8 h3 @1 A, R
他说很多执行都是用了土方法去做。而这套作品的最大阻力是与家人的沟通。

0 Z3 ]* B  @" b
因为周围没有一家会把“家”装得那么简单。
6 @" z( m( C  `- ^# k
所以他需要花很多时间与家人去解释,又要坚持自己所认知的。
# `! ~1 m" Z, N; G
最后他说,住了几年,之前自己担心的一些设计上,以及生活方面的问题都没有出现,感觉对这个家越发有感情的同时,整个装修,格调依然不过时。

8 `/ K2 H4 p! H* N- S: D
......
1 m, k) i( B% |/ g3 f  n
这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思考这个朋友背后的一些思维方式。
6 h" g. Q, e' k. Z) h+ `
我也想起了那样一句话:“世界上5%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5%的人也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剩下90%的人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
/ Z' ^" \( ?) Y; @9 p/ k+ X0 B, n
通俗来说,10%的人会思考,剩下90%的人都会感到迷茫与被动。
" r7 }9 b6 }6 p1 w7 b- d8 L  |
对于这样一个数据,你不妨可以观察一下你身边的朋友,也许你会找到一点点思路与启发。
$ Y$ g- q. L7 i
既然思维是相通的,那在私宅设计领域,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呢?

6 o; v1 f2 X$ m/ W8 p! Q
私宅设计领域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我们是否能缩小一点讨论范围,谈谈“如何学习及思考私宅设计”呢?

( `; Y( f& U$ H4 _
这样的讨论才有意义。
# u! r* C: O+ ~& y* e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开始数算时间。
7 G2 _$ s8 K. Y" A; i# |
我越是数算时间,越发现时间宝贵,感觉时间越少。这会影响我对事物的看法。
6 }2 P5 T# d$ t7 Y0 b0 d) }3 Q+ I2 ?( b
以前,很多东西都能吸引我,看到很多“好”的作品,“好”的案例会兴奋,也想去学习或者“借鉴”又或者想超越它们。
- B* l! m" O! n; y# |
但现在我开始过滤了。

. O# ^7 b% r" D- |/ J% k2 X$ \
你不妨自我测试一下:你可以看看你关注了多少个“公众号”,你又真正关心了几个“公众号”的更新与内容。

9 Q/ L( `& s0 I3 ?% w2 R9 `
从狭的角度来看,你关注了多少个设计类型的公众号?你又关注了多少内容?

3 ?2 M! ^% V" h  x7 E
另一方面回忆一下。你关注的内容,你看到好作品除了一声“哗!好美啊!”“真不错”的感叹外,你有真正从中吸收到营养吗?
7 u# K( D9 Q! r1 v
又或者你关注的内容很广泛,喜欢的格调也很多?
7 J7 _6 p4 h% L2 A; B5 Y9 r
这些都能反应出你是那10%中人群还是90%人群中的一员。
: e7 ], o$ U% f" o
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这也是会让更多人迷茫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没有定位与广泛边缘化的时代。

- p( y! q& D' {* \
但正是因为这样的时代,“深度思考”才是一块宝。

* P, c( I/ H$ y3 K+ q- W; h
何为“深度思考”?
6 R! j, j! N9 V% f5 f" k9 r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是学习设计的,你的专长是私宅设计。当你看到这样一张图时,你不应该只是一声感叹:“好漂亮哦!”
- L! M& k5 z& [/ `  S7 A
更多的你要思考其背后与你相关的“点”。例如21设计是研究“情景设计法”与“爱之风格”的。
6 J$ {2 O6 R9 T- S. E; V
那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两点做为“深度思考”呢?
! t) b; m4 P; H, C/ e" w4 k
/ I6 C# M% y3 ~- G, g+ ~" }  i
6 ?/ l8 x; h8 i" w1 `
' n, U/ r; ?$ F3 |4 u' S# e
7 X6 I: Q* l/ n. T, k
单凭一张图,我们是否能说说如何进行“深度思考”的训练?

5 U& k0 z; m! y# |- B& x# Z
我假设21设计成员都参与其中。
" R5 ~+ N' q/ S2 E6 o# g- Z8 C
如果是方案部伙伴,应该考虑的问题是生活场景。

. I$ r9 W- s' ?, T% C& i
随手而拿的书,沙发布局的模式及燃燃而烧的壁炉值得他们深度思考。

; U1 V' u7 T  F- F0 S- i
思考的问题可以为:举例来说,沙发的摆法是否要服务生活方式?是否能改变生活方式?

6 p( Q: ?8 @" j# q; G+ d; x  t2 t
又或者,随手而放的书架设计是否会让阅读的可能性加多?是否要考虑电视的放置?

; N# a& [% h" g. I* g5 w
当你用反问的方式来抓住一狭小范围来拓展思考时,就开始有了深度思考。也有了深度问题答案的本身。
- n3 ?" W8 x5 a* H
很多设计师总觉得与客户交流时找不到话题,其实这些都是话题及平常时需要训练的思考方式。
( K$ j; h* a9 N) B
如果是21设计深化部的伙伴,他们必须去了解壁炉的品类,使用方式、温度感受及安装细节,包括书架的深度与分隔的尺寸等等。
, [+ O. z) d0 G; Q& V
单纯这两方面的深度思考都可以让他们受益不少。
5 r  H1 j; ~- H* \
为啥那么多人干了那么多年设计,依然是一些非常传统的手法及思维影响出来的作品呢?
- P& a1 }7 M8 }1 t8 m: P
那是因为他们从事没有做过“深度思考”这样的训练。

1 E, v( |8 |# H( {* [5 P, f! P
如果是软装部的伙伴,那她们就应该从颜色搭配上进行“深度思考”,沙发的色,茶几的色。

# z& g1 L+ B2 \8 |0 h1 B  y
门板的白色与黑色块间的组合,都值得深入研究。更具体来说,这个非常规的茶几也与我们设计价值观很一致。

9 P8 X2 B- N* A# O* e" \
耐用的有价值的家具单品的研究。

3 M8 k) g/ G+ @. m) N4 v8 T
......
9 i8 ^/ D; T( m- b

$ [4 ^- w- x$ }
这些只是一些不同部门间的学习及深度思考训练,也是21设计所提倡的“个人定位学习法”。
9 x' ~0 |9 a# Y. [8 v& j: I
用最有限的时间最有效地学习到能让你更加独特的能力。
6 |/ D: g+ ~$ r) {* C4 a" M
因为这样,你才会真正找到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位置,真正做到自信又谦卑,自信自己的独特,谦卑是因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
& a) w4 w* @' o
愿此文能带给你一点小小启发。
$ e$ e$ q5 B4 f& v% 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x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2

做一位有心的“人”
拓者推荐
  • 2024拓者1T硬盘素材
  • 5月21日家居风水—长沙站
  • 5月21日户型优化—长沙站
  • 5月21日ipad手绘&Ai—长沙站
  • 流量时代丨新媒体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