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看着朋友圈刷着“都会新贵系列”,很多年轻设计师一窝蜂跟随附合,仿佛自己已跟随其中。3 a, l+ C4 q$ v3 V" Z* C ' U4 }7 c+ {- g* E! O& o 翻开“都会新贵系列”,我竟然找不到一点点感触。但忽然想起了今年年初的一间狭长之家,而类似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环境在农村里到处可见。/ E i% V$ b3 {. s' p ' P9 D, g0 r/ d3 @$ w- A/ J) y/ f . ?; o$ P( {3 L# H" e8 f # }9 |. l- W! h$ X; M / G* ~- G' b: ?( \+ q # R5 y0 U2 n. |! p+ O- c 0 K/ g& }/ Q( A0 e0 h ' P5 d- t& |+ A" X l1 a9 k 8 G" i* v }5 E5 @ 6 p" i6 [5 k1 l! {0 E5 z * X$ E7 X0 R+ Y$ @( S' M ! B8 I9 ^, \$ \ 也许住在里面的人早已习惯了这种环境。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能有什么改变。也许,一辈子辛辛苦苦的积累也不够一次重建。 他们有非常传统的观念,如果不是为了儿子娶老婆,他们压根没想过要重建。他们不愿意花二三十万在当地买一间套间,宁愿守着这狭长的地皮。 ! F$ X1 c# B( {% S' ] (原狭长户型尺寸) 6 Y$ z) i6 O. H8 h: X4 ]他们毫无安全感,日复一日地干着几十年在干的工作,生意虽然冷淡,但却从来没有想过有什么可以改变的,有什么值得去改变的。 9 u1 P o+ v% N1 d' B 他们没有什么生活的盼望,更不会想过可以如何去帮助其他人,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事自己都顾不好了。$ e% X6 U6 e% M, i2 m1 b & M% @. a* P/ t2 a( h G* ? 他们很焦虑孩子的婚事,到时托人为孩子作媒相亲。 ! H7 K3 w, Z) e5 L ....... F7 {$ R* ^- x) s 我不是讽刺他们,只是面对他们时,我才发现其实在农村,有太多太多类似这样的的家庭。7 Y, P" p5 A& P% r 今天,有一个小小分享,就农村这种狭长户型,我们做重新布局,希望能帮助这个家的重建。+ \0 M4 {0 E& U/ k. |4 v % t2 F( `2 F7 h2 H( f/ q (重新规划后布局设想) " ~* ?% e; u" J; B1 T* E! ]( x$ j: N 1 J5 l4 `9 {. j5 b$ z9 B4 o5 e* P + U6 Y2 ~! ]0 X, u8 f4 c) I 6 O0 w0 ]9 |3 {) k3 p1 J 其实,后面想了很久,如果住在里面的人心没有重建,也许这间新房再舒服也不能带给他们喜乐! 愿更多设计师可以关注这些并不算少数的农村旧残系列住宅。也许,当我们更多关注时,发现美其实不仅仅是都会新贵系列的需求,而美更是农村旧残系列住宅的刚需。 0 S6 ]8 }( ~1 i1 I2 n* C$ l3 H 今天照例留下三个问题: # f3 O9 _- V3 X1 N v$ b! y ① 你当地的农村是怎样情况?可简单描述一下吗? ② 设计师为什么需去了解不同生活层次社会群体? ③ 人会不会随着年纪增长而观点能更新?如何才能更新?/ T/ X- C! x' c8 x+ O3 _0 N z |
精华推荐
换一换





本帖最后由 唐宋丶 于 2019-12-5 16:39 编辑
① 你当地的农村是怎样情况?可简单描述一下吗?" t. u; e* B- H) k* }# e* Q
答:我是河南驻马店某县城的一个村儿里娃,在俺们那一半的人是楼房(打工的早有些积蓄),一半的是平房(就比如俺们家),还有及个别没人住的瓦房,住着楼房在城里买房的也大有人在,但是我们家的情况就是在城里买了一套,三年了没有装修,老家的平房父母还住在里面,户型是老三间,厨房是在院子里单独盖的,总占地面积约160-180平左右。: H$ F' R; ^5 _$ E
② 设计师为什么需去了解不同生活层次社会群体?
答:赚着钱或者本身家里条件就不错的可能会去体验和了解不同生活层次的社会群体,是为了提高?还是为了体验生活?我也不知道,但是像我这种大众 型的穷B,不会去刻意做这些。
9 }7 V; t/ @8 T* `4 L ]9 H5 i
③ 人会不会随着年纪增长而观点能更新?如何才能更新? 答:我个人比较懒,基本不钻牛角尖,举个例子就像我小学一年级学不会的题到二年级自然而然就会了(不代表全部事情),随着阅历和你多吃的几碗大 米饭还有你处的环境接触的人等等,观点和认知自然而然就会不一样吧,一个阶段一个想法。3 [. b' b6 U4 r6 r- I. Q* i9 j
6 y; L+ x6 V2 `' S#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