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生活一直保持鲜活,是现代人的课题。不断地向外索求,不断地安排各种体验,尽管堆叠了有趣的行动,形成一种生活样貌,有时也略显刻意,反倒在某个程度成为了日常消耗。前些时候,我们有幸到台北山上拜访一间贴近自然的居所,居所的主人和建筑师,利用对自然的通达与见解将屋宅重新解构,让里头的人们更靠近身边的葱茏绿野,每天一早起床就被蓝天所深深包围。 ![]() 『建筑的用料,会影响你观看自然的方式,当我们使用水泥,我们和自然之间,就是用水泥在做连结。』这心念像是一份馈礼,回赠给偶然相遇而心灵相通的主人。曾在国外长居的主人,对于被自然拥抱、开阔的社交环境,以及共乐分享的生活方式,已然成为一种习惯与美好经验;重回台湾后的生活,在不同的节奏与压力驱动之下,这存在身体里的记忆更时不时会被唤醒,因而选择了一处远离城市的地域,还原给孩子纯粹的生长环境与场域。 ![]() ![]() 面对砖造的独栋屋宅,建筑师真正地探索并实践减法原则,跨越对材料与隔间的斟酌与较真,向外头的自然借用时刻变化,延伸成一股闲静又变幻莫测的场域精神。万物顺着日光迁移而流动,顺着心念自由地奔跑,顺着关系变换情境,尔后,只消全然地享受风与雨,迎向日照与星夜,岁岁月月似乎就能被妥善且充足地照料。 以「回游」概念作为主轴的动线规划,让自然与居所融为一体,从室内地坪连绵至室外,像日式老舍那般用木质走廊圈出与自然连结的平台,因此勾勒了更多亲子、人与自然间的互动和关系。无论在哪,都拥有着通透开放的状态,也启发孩子每天练习创造不同的本日路线,「在家」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 ![]() ![]() ![]() 屋里所有配置,包括厨房的料理中岛、客厅卧榻等,都朝着窗外的绿景看去,让生活其中的人,不管从事何种行为,均直面地迎向自然,不错过任何一幕瞬霎的美好,也让人的寂寞,被绿意与天景,悄然带离。而大片的玻璃窗景,更兼应安全层面的考量,就算独留孩子在外头玩耍,父母也能随时掌握孩子行踪。 ![]() ![]() ![]() 自然常有荣景,自成风景,但居住在空间内的人们,仍需要在室内自有一片天地。由于建筑体本身是加强砖造的结构,墙面不太能够轻易破坏,加以屋子本体拥有一个角度极为尖锐的斜屋顶,容易造成压迫,光线也无法顺利地流泻进去。建筑师Ray进而设计一座镂空的楼梯,以迎接更多光影的变化,并将二楼走廊往内推,在前方做出低一层的悬吊平台;藉由挑高的垂直线,轻巧地做出层次,同时也为地下起居的卧榻,提供了包覆的安定感。一旁顶天立地的木质书柜,则把握了穿透性的原则,不遮掩空间,却又替二楼的私密空间与一楼的公共空间,做出了换场的定义。 ![]() 透过inside out的空间翻转,整个场所以人的行动做为引导,为了让人们可以360度翻越到室外自然空间,建筑师利用了许多中介场域,做出了暧昧的甬道。像是餐厅延伸过去的书房与小和室,其旁边的通道,底端再开一个小门,连通到了庭院;抑或是二楼的天井,引入阳光照耀至二楼,抬头一望,天空恰如其分地映入眼帘。透过这些中介空间,开通了多个连向室外的可能性,也破解单一门为生活出入的想像。人与空间,随时都可以亲密,又不曾感受到黏腻。 2015年横扫奥斯卡提名的《年少时代》,就以贯串12个年头的拍摄手法,惊艳影坛,并真实地看见生命与心灵成长的轨迹。访问过程建筑师感性地透露,在他设计初期,便会去想像这家人未来十年的生活,像部电影般是一直流动的画面,好玩而不枯燥。他企图融合窗外的景、个体、时光与大范围的走位空间,变化出一幕幕的电影场景,处处自然和谐,不虚假也不造作,因而,观赏者被居所感动,被能如此生活得自然而然,感到无比钦羡。 受访:Ray Chang 张育睿 拍摄:HEY!CHEESE 文字:Wuyibow 吴宜包 编辑:HEY!CHEESE 设计:SOAR Design合风苍飞设计+张育睿建筑师事务所 地点:台北, 台湾 年份:2020 |
精华推荐
换一换
666666666666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