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注重组织良好的室内空间。小户型既不能牺牲居家应有的功能空间,也不能因面积配比不当,影响正常使用,如影响厨、卫功能的使用,影响客厅看电视的正常收视距离等。可见,小户型设计关键在于精心合理地组织好玄关、起居厅、卧室、餐厅、厨房、餐厅、卫生间、储藏、阳台七个主要功能空间。 3.注重适宜的功能定位。小户型不指产品的舒适度降低,不指低标准社区,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进步,更需注重住宅功能的提高与完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满足采光通风、环保节能、智能信息化、管线布置合理化、使用分隔灵活化等功能定位。 4.注意细化区间和细部。玄关、入户线路宜紧凑,走道宜结合餐厅、客厅;阳台调整常用比例,并注重客厅阳台分离的灵活使用;卫生间优化门开启方向和器具布置平面,注重洁污空间分离和通风;改变构件形式,适当做些凸窗、转角窗、扩展空间,改善通风采光;卧室、客厅的门窗位置精心设计,避免大而不适用;厨房采用紧凑合理的L型和U型平面,餐厨相间墙使用隔断,备置生活阳台和合理的电器开关布线;贮藏充分利用空间;减少固定构件,注重承重墙的设置,提供弹性分隔的可能和实用价值;采用简洁明快的装修,多用能扩展空间的材料;注重产品标准化、集约化、模数化、工业化。 5.注意楼面布局方式。 A.板式、点式结合。小房型点式结构,围着核心筒布置多户,其缺陷是住户朝向问题;小房型板式结构,容积率低,建筑面积难做足,用地难以平衡。而板式与点式相结合,变通常的板式一梯两户为一梯三户和一梯四户,两梯三户为两梯五户或两梯六户。即将原先大中房型的每户3个朝向开间,改为小房型的每户1~2个开间(包括1个半开间),既可满足通风采光朝向,又可满足容积率和建筑面积要求。 B.长、短进深结合。长进深能增加建筑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但房型布置,户套面积控制有困难;短进深房型宜布置,但影响容积率,不利节地。而长短进深相结合,有的套型长,有的套型短,再结合采光凹口的开设,可有效节地和控制户套面积,并满足通风与采光,具有一定特色。 9 c' Q' H" J* ?3 r C.平面梯级布局。将通常“品”字形的两梯三户作一变通,将中间前凸套的两个南向开间再前移,形成类似于切角三角形的两边为梯级退缩的平面梯级布局,每户同样是1~2个朝南开间,但户户朝南,面宽小,改变面宽过长的形态。 |
1.借鉴融合、力求创新。在日本东京50年代形成的集合住宅,一室户面积只40平米上下,但厨、卫、厅、卧功能齐全,有3~4个壁橱和一个小储藏室,这种被精确到榻榻米模数尺寸的设计思路和产品及配置至今仍深受欢迎。在香港,90平米面积可以做出功能齐全、分区明确、采光通风良好的三室二厅二卫一厨带佣人房十分舒适精致的标准。这些精耕细作的设计经验值得分析借鉴,当然更需结合各地实际,设计创新、产品变革。 * z9 \% v X+ \! D& @7 I3 o" [
精华推荐
换一换
wo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