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位于“北国江城“吉林市,这里有着与北欧相似的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和。 设计旨在通过对空间的重塑消解城市的冷寂氛围,打造一间宁静、温暖又松弛的城市度假屋。 ![]() ![]() 住宅北侧紧邻城市公园,推窗见景。业主希望将这套闲置的复式住宅打造为偶尔居住的第二居所。 设计着重强调住宅作为城市度假屋的灵活性、场景多样性与体验复合性,以满足多元化的居住需求。 社交核心——复合客厅 ![]() 传统都市住宅通常紧紧围绕电视展开,电视墙和沙发背景墙成为客厅的两大界面。 然而,这种空间形态并不能满足度假住宅对多功能体验的需求。 设计重构了客厅的秩序,以沙发为核心建立洄游动线,打造集观影、阅读、品茗、围炉为一体的复合社交空间。 ![]() 设计将原本的沙发背景墙替换为开放书架,电视墙变成电视和壁炉的组合。 可自由组合的模块沙发与电视组合,延续了传统客厅的观影功能;与壁炉相映,营造出围炉夜话的惬意放松空间; 与书架呼应,构建起静谧舒适的阅读空间;与茶台搭配,打造出三五好友相聚畅聊的交流空间。 ![]() ![]() ![]() 精神场域——交通空间 楼梯的物理属性是连接垂直空间的交通构件, 但在“第二住宅”的语境下,它被巧妙重构,与入户玄关和过道一同,化作承载空间叙事与情感共鸣的媒介。 ![]() ![]() 交通空间的原始天花随上层户型的楼梯形状呈现为局部斜顶。 设计将原始天花结构保留并重新组织,通过连续的木饰面”标记“出交通空间的范围, 同时借助丰富的高度变化配合灯光营造出空间的仪式感。 设计将楼梯简化为极具雕塑感的几何形体,营造了纯粹简洁的入户空间,形成视觉上的仪式感。 楼梯中段平台向客厅方向延伸出悬挑平台,创造出“一层半”的过渡空间。 从南侧客厅望去,突出的平台宛如教堂伸向外侧的礼拜台,使得客厅在具有感官美学的同时增添了精神性。 楼梯空间呈现出三重属性:物理层面的垂直交通、美学层面的雕塑形态、精神层面的仪式场域。 通过打破楼层的绝对分隔,创造出行走过程中丰富的场所体验。 诗意栖居——自然框景 居住的空间被布置在北侧,面向景观,强化了诗意栖居的体验。 卧室的窗采用整面固定玻璃,最大化的引入窗外的景致。通风开启扇设在两侧,避免了窗框对景观的切割。 ![]() ![]() 二层主卧兼具了休憩和学习办公功能,以“去边界化”为核心理念, 通过可灵活开启的折叠门系统,实现不同需求下的场景切换: 折叠门开启时,过厅与书房形成了一个整体空间,满足学习办公需求; 折叠门关闭时,卧室的私密性增强,营造出松弛舒适的休憩场景。 设计将现状隔墙取消,通过地台划分卧室和书房,既明确了功能分区, 又为卧室提供了更加通透的视觉感受,打造出极具流动性与层次感的复合起居空间。 生活互动——开放餐厨 原始的格局中,不足10平方米的餐厅与狭长的厨房空间彼此独立。 餐厅十分拥挤,采光受阻。设计将餐厨打通成为一体化的开放空间,并加了餐厅的使用面积。 改造后的空间视觉通透,互动性增强,做饭的时候也可以跟在餐厅的人交流。 温度塑造——自然质感 空间选用了温暖且富有肌理的材质。 墙面采用米黄色石灰洗,哑光的质感与手工涂刷出的斑驳肌理共同构建了一种 “质朴的诗意”。 山纹和直纹混拼的橡木饰面有着温润的肌理,烘托了空间温暖、自然的氛围。 黑色与米白色的石材作为局部空间的点缀,与自然材质相呼应。 设计通过简洁统一的色调和丰富的质感变化,营造了细腻、松弛的度假空间。 这处“第二居所”,巧妙调和了城市与自然的边界,在城市中营造出了远郊度假的松弛与舒适。 推窗即见公园绿意,让四季风景成为空间的常客。 用色彩塑造空间的宁静平和,用材质刻画居所的温暖舒展。第二居所的意义, 是留出一方天地给自己静心、透气、感受生活美好,这就是现代人最需要的“心灵解药”。 项目名称:静寂之居:大隐于市的疗愈栖居 项目类型:住宅改造 设计方:UnderRoof Shanghai 设计团队:胡琳涵,庄弘毅 项目设计:2024.9 完成年份:2025.4 项目地址:吉林省吉林市 建筑面积:180㎡ 木作设计:UnderRoof Shanghai 灯光设计:Studio OAK 客户:私人 材料:石灰洗、橡木木饰面、瓷砖、岩板等 品牌:GABO卫浴、GAIA地板、瓷意工作室、Pollacolor爱涂石灰洗、德利丰岩板 |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