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从来不是漂浮的,它始终是一种具有方向性的力量。 视觉的刺激是直觉性的,但它能引发非常深层的心理反馈——或许是一种被理解的松弛感,一种激发表达欲望的冲动,一种对于当下身份的确认。美是唤醒的机制,它让人重新链接自己的感受。 当我接触到M·A·C品牌时,我就感到一种非常自然的认同。它所倡导的「不设限的自我表达」,其实与我的设计理念是相通的。不管是设计还是M·A·C这样的美妆品牌,我们都不是为了制造某种'标准化的美',而是试图传达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关于自我认同和自由选择的权利。这件事本身,就是我所理解并始终相信的「美的力量」。" ——李想 这是设计师李想首次接触美妆艺术品牌,也是M·A·C的全球首家艺术旗舰店。 应M·A·C的邀请,我们将从品牌门店视觉的整体颠覆与革新出发,重新思考独属于M·A·C的空间艺术是什么。 M·A·C南京德基艺术舱创建历程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改造计划,庞大产品库的视觉陈列、突破性空间体验打造与品牌文化基因的植入等等,都要纳入考量。 最终,M·A·C南京德基艺术舱落地了。 时值M·A·C魅可登陆中国大陆市场20周年之际,作为大陆市场长年销售表现出众的门店,加上所处商业场景德基广场对于艺术调性的着意塑造,首发空间改造的落址于此顺理成章。 整体改造主要涉及区域为:主视觉门头立面、明星产品展示台与店铺后区原利用率较低的房间。同时要考虑到品牌标准化设计的墙柜、展示柜等,以及其他运营方面的需求。 M·A·C南京德基艺术舱,是李想为品牌打造的整体性空间升级方案里的其中一个概念分支,以钢琴为设计原点,作为系列化概念的第一篇乐章,率先揭幕。 音乐艺术:概念构建的根基 从非洲部落的祭祀鼓点到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从街头艺人的即兴哼唱到音乐厅的精密和声,音乐始终是跨越时空的情感解码器。 在M·A·C南京德基艺术舱的视觉升级中,设计师选择以“音乐艺术”作为商业空间的设计母题,回应品牌基因(Makeup·Art ·Cosmetics)内蕴的艺术属性(Art),正是基于这种超越文化层级的情感共识。 铺门头-主视觉立面 音以形生:步入表达之境 设计师将抽象的音乐精神具象化为可感知的场域美学,以解构主义手法,将钢琴的精密构造转化为品牌精神的空间叙事。当古典乐器剥离华美外壳,裸露的琴弦、击弦机与擒纵装置以放大数十倍的形态,重构为充满数学秩序的视觉矩阵。 整个门店仿佛从具有秩序美感的钢琴元件中,辟出一方空间。当人们步入店内,便如同置身于一台巨型钢琴的内部。店铺主视觉立面将经典子弹头唇膏及单色眼影产品的几何语言植入机械阵列,并融合M·A·C标志,创造出具有标志性品牌DNA的符号系统。 视听触感:键间陈列交响 入口中心,三角钢琴的形态被解构为门店标志性的艺术陈列装置。代表自然音阶的白键形成音乐的语法骨架,黑键以升降半音形态,拓展出旋律的复杂维度。设计师将之改写为全新的产品陈列逻辑,品牌代表性黑管唇膏分布于白色展台之上,象征口红在日常生活的主旋律中,以色彩的丰富性与变化性,如和弦般彰显多变的个性张力。 △口红钢琴桌-艺术陈列装置 △口红钢琴桌内嵌互动发声装置 M·A·C魅可色彩家族由此升华为可视化的谱系——正如半音阶赋予音乐无限可能,品牌通过产品的“色彩交响”,为每个个体谱写专属的美学变奏曲。这种对概念元素功能的建筑学转译,实质构建了“空间即乐器”的品牌体验范式。当消费者在艺术展台旁游走选择时,恰似作曲家指尖在琴键上编织和声网络,每一次产品触碰都是美学旋律的即兴创作。 声光电彩:功能与感知的律动 无限幻彩后台以天花悬垂的一截钢琴机械构建作为叙事线索,引导顾客的探索动线。 △无限幻彩后台 装置艺术与产品展陈的融合 落位于四角的一体式化妆台,以M·A·C魅可产品包装为原型,巧妙融入了可开合式镜面柜及可抽拉式化妆椅。可变形态的灵活设计,让空间在艺术展陈与商业活动间自由切换。灯光系统多色变幻,构建出富于节奏感的视觉动态。色彩成为场景氛围的导演,营造时尚不断流动的能量感知。 △一体式化妆台 使用状态灵活切换 △ 无限幻彩后台可变灯光效果 这是M·A·C魅可与设计师共同创造的一个破除边界的体验场域——在这里,每次试妆都是自我觉醒的序曲,每抹唇色都是个性宣言的音符。 如同音乐无需翻译即可直抵心灵,这座以机械诗学构筑的"美妆交响厅",通过空间语法重新诠释品牌宣言:美的权利,本就该如音乐般自由流动。 项目名称 | M·A·C南京德基艺术舱 项目业主 | 雅诗兰黛集团旗下 M·A·C魅可 项目地址 | 中国 南京市 德基广场一期 B1楼层B148 设计单位 | 唯想国际X+Living 主持设计 | 李想 技术总监 | 吴锋 李亚萍 项目总监 | 娄家豪 向盛明 参与设计 | 孙哲 邓梓健 曹钰 刘凤丽 开业时间 | 2025年7月 项目摄影 | SFAP 主持设计-李想 |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