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俣迪设计 | 流动的日常:140㎡的双动线住宅

2025-10-13/ 家居实景/ 极简风/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配合。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jpg

项目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建筑面积140m²,钢筋混凝土结构。业主是一对建筑系毕业的年轻夫妻。对空间形式持有敏锐的感知和开放的态度。他们期望住所既安定松弛又不显冷淡。避免过度的设计干扰,保留生活的呼吸感。改造的目标是将“琐碎零散的空间”变成“有序、可感知、可掌控的生活场域”,让家的气质和生活节奏达到统一。

2.jpg

我们以居住的基本需求与空间使用逻辑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通过合理的分区、有序的动线以及材质光线的细致处理,
塑造出流动且富有触觉质感的居所,展现空间与生活的可塑性。

3.gif


1·空间布局采用动静分离策略:左侧为动区(厨房/餐厅/客厅/书房),
动线短平直,方便多人同时使用。右侧为静区(主卧/衣帽间/卫浴),形成独立的休憩区域。
2·双动线主卧套间:主卧床两侧均可通往衣帽间,衣帽间再分别连接两组卫浴功能,构成连续的环形路径。
3·公共区则以岛台与餐桌一体化、书房半开合界面的方式,形成“多点可达”的生活场景。
4·书房采用半开合处理,兼顾工作与社交。用半界面和可变界面保持使用的弹性。

4.jpg

5.jpg

6.jpg

6a.jpg

7.jpg

厨房、餐厅与客厅被布置在同一侧,成为交流与共享的区域。
整体以灰色和木色为基底,弱化装饰,突出空间序列感。
客厅取消传统大型沙发,采用低矮地台与单椅设计,释放中央场域,增强空间灵活性与多功能性。

7a.jpg

入户区通过吊顶的变化形成过渡,设定了从外部进入起居的节奏。
并整合空调造型、储物柜收纳与分隔功能,加强空间的体块感受。

8.jpg

9.jpg

10.jpg

岛台与餐桌一体化,减少冗余面积也方便多人同时使用。使烹饪、用餐与交流在同一轴线展开。



书房两侧分别连通着客厅、书房、主卧、衣帽间与卫浴,形成双动线结构,让日常动线更为灵活高效。
空间的可变性:当浴室口袋门、走廊门、客厅折叠门关闭时,书房就能变为独立且安静的工作区。





书房位于动区边缘,通过极窄边框室内窗和滑门与客厅相连。
半开合界面支持在工作与互动之间自由切换,同时保持光线与视线的流动。
焦糖色软木立面,营造柔和氛围,整个空间无踢脚线处理,收边无缝衔接,完整统一。




主卧采用双动线布局,衣帽间与两组卫浴的并置与连接,
使居住者在早晚高峰时段可顺畅完成起居动作,减少等待与绕行。
软木的天然纹理和低反射表面,弱化光线的锐利感,让卧室呈现更柔和的明度和氛围。




衣帽间位于卧室与卫浴之间,内部结合模块化分区(挂放、折叠、常用)以及开放与封闭的收纳方式。
开放区高频取放,封闭柜体进行季节性收纳,同时在视觉上延展了卧室尺度,并以统一的材质保持整洁与美感。



卫浴区采用分离式布局:一侧为浴缸与盥洗区,另一侧为淋浴与马桶。
宽裕的尺度与清晰的分区提供了堪比大户型的卫浴体验。


深蓝釉面瓷砖与水泥自流平的组合明确了功能界限,同时便于清洁与维护。
材质的对比在低光环境中保持了清晰的识别。



客卫采用分离式布局,借由材质的对比明确干湿分区,加上柔和的光线,使小尺度空间保持明快与通透。


这次140㎡的住宅改造不追求雕琢表面,而是以动作逻辑为主轴,
通过分区、动线和材质的协调,让日常起居在清晰的框架中展开。
在这样的架构中,住宅不再只是功能的拼接,而是将动作与空间重新编织,
让空间的可塑性在日常生活中被释放,更在时间的积累中传达居住的品质与情感。


设计方:FUYUDI STUDIO
联系邮箱:ftq82055689@126.com
项目设计:2024年
完成年份:2025年
设计团队:傅俣迪/郑燕云
项目地址:深圳市 宝安区
建筑面积:140㎡
摄影版权:谭啸
客户:Morris
材料:墙面涂料:芬琳 软木:卡洛林 手工砖:马拉齐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0

傅俣迪设计 | 流动的日常:140㎡的双动线住宅
拓者推荐
  • 【广州站】设计师创业课
  • 【广州站】收纳设计思维训练营
  • 【广州站】户型优化总监内训课
  • 【广州站】 风水丨设计与签单课
  • 【广州站】获客实操训练营
  • 2025拓者年费+案例Vip会员说明!
  • 【 拓者年费--CAD图纸】
  • 【 拓者年费--户型方案】
  • 【 拓者年费--豪宅视频】
  • 【 拓者年费--灵感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