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是境与宅主理人陶老师自己设计的家,面对没有甲方,可以自己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课题,设计师又会如何创造?作为一个新晋奶爸以及养猫之家。全家一致的空间畅想是希望这是一个留白的,梦幻的,实用的,可以和孩子、宠物一起“长大”的空间。 所以这个家应该是一个长期主义之家,在空间的组织上如何实现长期主义,为成长留有余韵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
硬装采用极简留白的方式,在软装设计上通过包豪斯风格的设计语言,用极简的线条和软装明快色彩和家具来填满空间。而红黄蓝的碰撞带来视觉冲击力,灵感也来自于设计师本人的一些“小故事”,与包豪斯的极简主义和中古色的复古气息相融合,共同营造出独特而高级的氛围。 本方案设计的挑战和难点在于: 狭长的进深对采光和空间分隔的不利,厨房空间形成封闭式“孤岛”,以及入户区域空间的狭窄。本案例作为中间户型,并非南北通透,并且玄关区开门见厅的布局模式,在视觉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解决方式: 通过透光隔断的手法,让客厅区域得到隐私保护,玻璃材质的介入让入户区空间不至于过于昏暗,在视觉上使空间更加显大。果断的砸掉一切不需要的墙,让空间和生活一起流动起来。
打造一面餐边柜,把入户区和餐厅区衔接起来,成为玄关的重要功能设计,通过高柜和地柜的交错搭配,让两个空间功能得到界限和变化。 而面积较小的厨房区域,则因为砸墙之后更加通透,所有电器都做了零嵌处理,保证基本的使用功能都安排齐全,又兼具美观的作用。
入户区域将原来厨房的墙砸掉,替换为分隔餐厨区域的岛台,模糊了厨房、餐厅、入户的界限,实现厨房与餐厅区的双动线! 吧台作为入门的点睛之笔,兼具交互功能让收纳和传菜都无压力,而餐边柜是整个公区的收纳中心,连通厨房区的柜体,释放餐厨区域的收纳压力。 除了采光方面的考虑,让空间更显大也是本次设计的重点,用镜面设计去打破,重组,从镜子的不同面,与空间产生魔法效应,从而看到建筑不同面交叠的效果。
从入门开始学会自主能力,在设计前,如何让家变得适童化,让小朋友在家获得归属感和生活趣味?是设计师本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除了整体的色彩设计上用跳脱和亮眼的颜色外,也考虑到了学前小朋友的空间使用,入户区分割出一块收纳,用黄色的体块表达专属,合适的高度以及抽拉的拿取方式都贴合小朋友的使用习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从日常习惯开始。
在五平米的开放空间,我们对厨房做到了百分之百的充分利用,柚木的收纳柜与岛台和餐边柜一致,与地面菱形铺装在色彩上和谐,从而达到线条上的反差。 黄色垃圾桶、蓝色百叶帘、以及红色和黄色的餐具,又呼应了Bauhaus色彩的主在空间自由的同时通过材质的一致界定了同一性。
把冰箱和直饮机设置在餐厅区域,让用餐区直接变身家的交通枢纽,实现双空间的联动使用,不管是身处厨房还是客厅都可以方便拿取,让便捷性更能到达居住舒适度的满分。
客厅空间兼具功能主义和长期主义,功能上是实用的 ,视觉上是耐看的。大面积的奶油色是空间底色,墙面和吊顶使用了艺术漆让纹理感更强 ,在视觉上更容易有温馨舒适的感受。 视觉骨架构成几何结构和线条; 沙发、椅子、柜子灯软装构成了视觉的骨架,让硬朗与柔和并存,现代气息之中又有温暖的中古怀旧感,当它们被巧妙融入中古风的温暖基调之中时,二者的混搭,使得现代工业的冷静和复古风的温暖之间形成对比,为空间带来更丰富的材质层次。 中性色是舞台,而小面积高饱和度才是主角。 一盏Flos的灯垂下,光像水一样漫过USM的金属柜子,在Norhor沙发的黑色皮革上停驻。 这个客厅没有“主灯”,却处处是光;没有冗余的装饰,却因材质的对白而丰盈。 包豪斯的理性与浪漫,在此刻成了同一件事。 “一件完美的设计, 不是因为它没有多余的东西可以加上去,而是因为没有多余的部分可以被剔除”。 突破传统设计的桎梏,一扇柚木门融入了卧室的空间之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洁白无瑕的背景映衬下,这扇移门所展现的材质质感熠熠生辉,仿佛一道流动的旋律。 卧室用最冷的蓝与纯净的白色相互交织,犹如冬日的晴空与暖阳,营造出一种摩登而又不失包豪斯风格的独特韵味,简约线条与实用主义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建筑的灵魂是时间的沉淀” 客卫的白色墙面和柚木立柜的延续理智又和谐。木材是自然的延续,在时间的更迭下,木材也会呈现更加丰富的质感,长期主义有很多种层面,而视觉上的长期主义是基础。 在这个家里,陶老师作为设计师也作为家的主人,用设计让情感连接更有意义,把第一双鞋变成空间的记忆锚点,用成长轨迹串联色彩记忆,用材质呼应让触感唤醒记忆,让行走时的触觉与视觉形成通感 ——每一步都踏在童年的颜色里。 鞋子的尺寸会变,但色彩记忆可以延续,让第一次不再是某个瞬间的定格,让回忆成为日常可见、可触、可感的存在。而家的温度,就藏在这些被色彩串起的生活碎片里。 |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