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什么?对我而言,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定义的词语,而是一系列情感与记忆交织的集合体——关于爱,关于归属,也关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它不只是一处遮风挡雨的居所,更是生活的容器,装载着我们的习惯、热爱、灵感和温度。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空间设计的人,我常常被问及“设计理念”。但在这个家的构建过程中,我毅然摒弃了“做设计”的冲动,转而更专注于一家人真实的生活。我不希望家被某种风格或趋势所裹挟,而是希望它成为我们互动、独处、放松和成长的背景。这座位于海边的别墅,作为我们放松身心的第二居所,从最初便承载了这样的使命。
很多人把家当作展示审美或财富的舞台,而在我看来,家首先应当回归本质——服务于人。我的专业背景让我深知,一个好的空间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从人的行为与情感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这个家的核心构思,正是建立在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对自然的向往之上。我希望它是通透的、松弛的,能容纳欢笑,也能安放寂静。我和我的夫人都喜欢安静和放空,女儿则从事创意设计,需要一个能激发灵感的环境。与此同时,我们都渴望与自然建立更深度的连接。因此,“家是生活的容器”成为我一以贯之的设计思维。空间不应该是目的,而是媒介;不是为了被观看,而是为了被体验。这座别墅坐落于一片宁静的海湾,我们将它视为“第二居所”,主要用于度假和放松。在有限面积中,如何平衡功能与感受,成为布局的关键。
我选择了彻底开放的公共区域——厨房、餐厅与客厅之间没有实墙分隔,地面和天花板材质从自然中过渡而来,视觉上连成一片,打开分隔室内外的大玻璃门窗,便完全实现了与室外空间的连贯性,这种“无界”的处理,不仅让阳光与空气自由流动,也让我们在家的活动变得更加自在和松弛。
我在设计这个家的厨房之时提出了“社交厨房”的概念。在过去,厨房往往被隔离在角落,只是一个完成烹饪任务的功能区。但我始终认为,家的温度常常源自那些一起做饭、聊天、分享美食的时刻。因此,我将厨房打开,让它成为家的核心场域。一家人可以一同制作、享用和打理——这里不再是一个人的战场,而是一家人情感交织的地方。 材质上,我大量运用大地米色系的岩石地砖、原木饰面,部分区域保留了水泥柱体的肌理。没有选择光亮华丽的材质,而是以哑光、粗朴、有自然质感的表面为主。它们不仅与户外的海、石、树木呼应,更在视觉与触觉上弱化了室内外的界限。当我们光脚踩在略有凹凸的石材地面上,或手指抚过一块老木头,那种来自自然的真实感,是任何抛光大理石无法替代的。 考虑到度假所需的私密性与松弛感,我们只设置了三个卧室,偶尔接待一些亲密的家人和朋友。每一个房间都宽敞且独立,既不拥挤,也不显得冷清,完全为我们自己的休息与沉淀所服务。 如果你来访,会注意到家中散布着许多带有时间痕迹的物件——一把用了十几年的藤椅、一只木色温润的餐桌、一些翻旧的艺术书籍和二十多年保留至今的音响设备。它们不是刻意挑选的“复古软装”,而是真正伴随着我们生活多年的旧物。我喜欢老物件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们自带“时间包浆”。它们不新,却不旧;不完美,却耐久。它们像是默默无言的家庭成员,陪伴我们度过了许多寻常的日子。我一直相信,设计师应当是一个“泛学者”,什么都要略懂一点,才能理解不同人的热爱与习性。而这些收藏,正是我对艺术、文学、音乐和手工艺长期兴趣的延伸。它们让家不只是看起来有风格,更是感觉起来有故事。 女儿的工作室里堆满了她的手工材料与半成品,夫人的榻榻米空间安静而明亮,适合冥想与阅读,而我的音乐房则存放着多年来收集的唱片和设备。这些空间不是展示用的,而是真正被使用的、充满生命力的角落。 这个家最大的特质,是她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没有刻意去打造一个“观赏花园”,而是让建筑轻轻穿插进自然之中,像是一次真诚的握手。巨石堆砌在鱼池边,野草在石缝间自由生长,白鹭偶尔掠过湖面,青蛙在鱼池边安家——这些看似不被设计过的花园景观,更像是与自然的一次真切交谈。我常常在清晨或黄昏时站在花园中,与城市不同,这里很安静,什么也不做,只是发呆。这些时刻让我重新理解什么是“松弛”。不是故作的,而是一种内在的从容,是身体与精神都能安放于此的状态。 家里的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夫人喜欢在她的空间打坐,女儿可以沉浸在她的创作中,而我则可能在音乐房中听一晚的爵士乐和老歌。到了饭点,我们又自然汇聚在厨房周边,一起做饭、吃饭、闲聊。没有必须遵守的空间规则,一切都是流动而自由的。从实践的角度,我越来越倾向于做减法,尽可能减少硬装的复杂程度,避免过度装饰带来的压迫感,也降低施工中的风险和难度。真正的舒适,往往来自于留白,而非堆砌。未来的家,一定会更个性化、智能化、模块化。但我始终提醒自己,技术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家的本质,是让人感到被接纳、被保护、被理解。无论未来科技如何发展,“人”的感受永远应该居于中心。 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作品,而是随着生活阶段不断调整、迭代的生命体。孩子会长大,兴趣会迁移,季节会更替——家也应当如此,留有呼吸和变化的余地。这个家,是我们目前生活的投射,是松弛与自然的具象化,是情感与记忆的容器。但它依然在生长。也许明年我们会改造花园,也许后年女儿的工作室会变成茶室……谁知道呢?正是这种未完成的状态,让家始终充满可能性。家没有终极,只有过程。说到底,家的真正设计师,从来不是哪一个人,而是生活本身。而我们,只是怀着敬畏之心,为生活准备了一个诚恳的容器。 项目名称:洞头海畔之家 项目类型:住宅空间 设计方:上海吾上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设计:2021.05 完成年份:2024.07 全案设计:上海吾上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浙江温州 建筑面积:350㎡ 空间摄影:瀚墨视觉-叶淼 |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