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反思与批判(上篇-之中)王 林 庞

2008-11-21/ 图像资料下载/ 老案例/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配合。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x
我估计随着奥运会的结束,我们最狂热和最兴奋的状态应该就过去了,应该逐步转入到思索、研究、考虑、策划的新阶段,不能够持续不断的继续亢奋下去了。一个民族有兴奋点,但是更多需要的是平和的发展心态,而不是狂热刺激的冲动。一个是短时期的,一个是永续的心态。讲和谐、讲融合、讲平衡,就是这个意思。
, p- ^& r9 A, X+ [1 x9 V这里使我想起有关美学的一些议题来。昨天我在杭州附近的良渚参加万科集团的一个会议,会议在林老师他们的集美组前年设计的一个酒店里举行,会议上我遇到设计这次北京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的建筑师赵小钧。我们在一起讨论美和设计的关系。最近几次有机会谈审美,有些偶然性,前段时间我在美国见到著名的美学家李泽厚先生,1980年代他在国内出版的《美的历程》引发了全国对美学、审美的热潮。我在洛杉矶见到他,也和他谈到美的实质问题。在良渚的会议上,赵小钧讲到他对美的看法,他认为美无分高低贵贱,所谓美其实是一种快感,他用人的生理周期来形容不同时期对美的不同看法,也就是说生理周期不同,快感是不同的。我觉得他这个观点很有趣。
- w' P5 L6 J0 D因为生理周期形成的快感有不同,有差异,因此处在不同周期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其他周期的人对于美这个快感的认识,比如荷兰设计师兰.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那个新楼(北京人叫做“大裤衩”),还有法国机场设计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北京人叫做“大笨蛋”),可能是决策人的周期性快感导致的,我们这些处在成年期的普通老百姓就感觉不到快感。成年期的快感,进入更年期也就变了,可能那时候的快感,就是要知道怎样才能获得快感的欲望而已,再过了这个阶段,很多人可能对快感都没兴趣了,当然也不能否认有些人博大宏深,能把审美的快感进行升华,比如黄永玉、启功,他们的绘画和文字,都是升华了的快感!所以,艺术的美、设计的美都是有阶段性的。7 I5 m9 j, M5 w7 E1 J
现在中国轰轰烈烈的建设、轰轰烈烈的设计,是因为整个发展处于处于思春期、处于一个民族的青春期,因此出现了大量的为了满足青春期快感的建筑和设计,这种现象我们没有办法去批判它,包括奥运会的开幕式,算得上是青春期的欲望总爆发,热得不得了,据说当时“鸟巢”现场的温度高达36度,把很多人都烤晕了,抬出去了,但是大家还是狂热的不得了。这种大规模的青春期的冲动,需要有,但是不能够联系延伸,因为如果坚持不断的如此狂热,就不正常了。这之后,我估计中国的设计审美应该差不多进入成熟期、进入成年期了。  J9 w' e1 Z; W: A5 T* x
这个阶段性的审美观我以为很重要,否则我们真是不知道设计如何走了。用周期阶段性来看设计,也可以看出很多问题来。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问题,是因为有些行政人员、设计师,在中国文化已经总体度过了青春期之后,却仍然执著于思春期的冲动,要求青春期刺激,这样就有些恶搞了――好像一个女人,明明已经30岁了,却打扮成16岁的少女样子,青言行举止都模仿青春期的少女,这就很不合时宜的。
1 U9 h) L* v) Q) d说到这里,我想起最近看见的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那5只羊,是奥运会的五福娃的恶搞版本。五福娃是在中国奥运会准备期出现的青春期形象,情有可原,这5只羊的设计的恶俗、滥情、轻浮、陈旧就真的不知如何给它一个合理的解释了。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些人拍醒,告诉他们,不要再不合时宜了。你是成年人。不要再挠首绕肢的装青春了!你是个成熟的人啊!5 C% S* O7 J8 H: y7 j  M. }
林:王老师刚谈到,中国的市场已经开始进入成熟期,中国奥运会举办成功,国外的媒体也是一致称好。但实际上,中国是在人均年收入2000美元的情况下举办的,以王老师刚说的思春期的冲动,办下的这场宏大的盛会――以发达国家年人均4万美元收入的经济状况下可能都做不到,而中国人做到了。我觉得,中国改革开放的这30年时间,经济发展的成就非常惊人,实现了初步的繁荣。我也认同王老师的说法,08年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确实是一个拐点,往后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又会如何影响到我们设计的发展,我们还有待观察。. u5 k9 K6 S' B2 i! g" W- ]
庞:今天沪深两市的收市状况我不知道怎么样了。有个数字,2145一旦被击穿的话,那就意味着中国股权分制改革的成就就基本上泡汤了。就好像过山车转了一圈,惊险无比,最后还是回到原点了。
( ^: g% j( y  W) O刚王老师说的话,大家都听得很开心,我补充一下,关于2008年,不仅是改革开放30年,还是慈禧太后死去100年,这100年,在中国人的记忆中非常短暂,所以我们的奥运做成什么样子,它是有逻辑可循的。我们经常说,相由心生,奥运办成什么样子,肯定跟我们对奥运的憧憬是紧密相关的――我们要把它办成一场世纪盛会!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这场奥运放在乾隆当皇帝的时候办,那一定也很辉煌。我刚提到慈禧太后死了100年,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也是不久之前发生的事情,我们的自然科学和其他门类科学的发展还不是很长,现在奥运会结束,有些媒体就发表言论,提出这次奥运之所以办得这么成功和顺利,安保工作做得这么妥当,跟奥运会会场的风水选址有关。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运动员很优秀,我们才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我这里想提出的问题是,奥运会,其实不止是运动的盛会,还是设计的盛会。我们中国的设计师,在这场盛会中做了什么?建筑基本上都让外国人给做了,刚王老师提到的福娃,是我们自己做的,还有运动员的服装、领奖台、奖牌、火炬等等等等,就我个人来说,我看到是很难受的!30年,我们的设计有多大进步?实际上,我今天也是带着问题来的,如果我们处于康乾盛世、贞观之治,或者历史学家们称道的每一次盛世,那么以这30年为界,我们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设计的飞跃,但我们也需要想到,在每一次盛世之后,就伴随着乱世,比如说贞观之治,其后就是安史之乱――中国人有没有这个智慧,使自己在盛世之后,仍然能维持一个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现在城市的发展模式,完全是学美国,广州的新区,比如说番禺这一带,就是美国化的,巨大的郊区居住社区,工作地点和生活地点步行无法到达,你必须要有个私家车,要不每天上下班都会觉得很辛苦、很不方便。但是我们知道,如果中国人都象美国人一样,过上这种资源消耗型的的生活的话,据说要9个地球才够用,可见这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我们到底有没有一个在规划和设计上的理性的发展战略?我今天和两位前辈一起坐在这个台上,不是因为我很牛,我是设计界的翘楚。只是因为,我相信一句话,当你想学习的时候,你把自己放到老师的位置,更容易学到东西。比如说,大家待会就可以针对我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见,甚至批判,这样我就学到东西了。我记得这两年有首主旋律的歌:“今天是个好日子,明天也是个好日子,我们赶上了这盛世,一起享太平。”在这样的一个好日子,在广州这样的一个好城市,我们的设计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的设计师应该做什么工作?请王老师帮我们大家解答。
2 R; r8 d7 X- v王:广州在城市化发展的早期是很有贡献的,老广州在规划上做到非常极致的水平,好像在上海蔓延的租界,在广州就很有约束性。大家看现在的沙面租界,是体现广州人智慧的地方,把外国人的地盘全部集中在沙面,而没有象上海的租界一样整个城市蔓延,林则徐说要查禁鸦片,把沙面的桥一封,英国人就出不来了。% P- M+ S# R# d9 u5 t* s" f
现在广州好像在文化上、在思想上没有什么突出全国的地方,其实广州曾经是全国思想最活跃、文化最前卫的成熟,中国的民主思想,共和思想就是从广东开始的,国民党的元老里面,广东人占多半——孙中山、廖仲恺、何香凝、朱执信等等,都是广东人;广东是中国启蒙运动的发源地,我的祖父王仁宇也是这个启蒙时期的人物之一,清末他在东京帝国大学留学,学机械工程的,回来曾经担任过广东工业专科学校校长,推动教育发展。这样的一批人,在广州做了很多事;广州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在全国,更曾经是走在最前面的。民国年间,我们建造了广州市府、中山纪念堂,对于中国风格的现代建筑的探索,在当时与南京是并驾齐驱的,号称岭南学派;到70年代,莫柏志他们一批人,做的纯粹现代的探索,包括广州交易会馆,也是开时代之先河。
2 ~% f6 T6 F. K. k  a1 X4 D" D2 n$ d广州早在30年代前后就出现了一批探索中西结合的建筑师,其中有部分是外国人,比较突出的有一批中国青年建筑师,他们对传统的执着,对西方现代建筑的理解,使得广州在很早的时期已经出现了一些在这方面出类拔萃的作品。这些中国建筑师,也一一成为解放后国内建筑中岭南派的代表人物。其中一个比较杰出的代表是1930年广州的岭南大学,是另外一个外国建筑师探索中国民族形式和现代功能结合的好例子。设计人员有埃德蒙斯(Jas Edmuns, Jr),菲利普. 约维茨((Philip N.Yovitz)几个人,岭南大学是美国教会学校,是在原来的“格致书院”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规划上采用西方校园方式,功能分区明晰,绿化和建筑比例合适,有明确的校园主轴线。而教学建筑则吸取了中国传统的形式,飞檐屋顶,红砖墙体,开阔的外廊,现在基本都还在中山大学校园内,包括1928年设计的惺亭,1930年设计的哲生堂,陆佑堂。我去中大比较多,很喜欢那种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功能的感觉;1931年,中国形式的公共建筑设计达到一个史无前例高度,其中除了武汉大学之外,广州的中山纪念堂就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典范,这个建筑是一批中国优秀的建筑师设计的,包括吕彦直、裘燮钧、葛宏夫、庄永昌、卓文扬、李锦沛等。12000平方米,是中国宫殿形式建筑和现代科技结合在当时最集中的体现。: @$ c0 L; q) F4 V0 E( }/ k3 g4 _/ i
同年,广州建筑师林克明设计了同样具有中国形式和现代功能的广州中山图书馆,2层,设计平面紧凑,外观很突出传统的形式,红墙绿瓦,古朴雅致,是一个很好的设计。
& M2 v; v: T+ x/ w* v/ S, a* }1931年-1933年,广州又兴建了中山大学,在石牌五山地区,与岭南大学隔珠江对望。这个大学也采用了现代结构,民族形式,设计师全部是中国人,包括林克明、杨锡宗、郑校之、余清江、关以舟等。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很大的一个学校建筑群。校长邹鲁主持规划设计工作,分几期完成,包括文、理、法、农、工各个学院,均采用中国宫殿建筑造型,现代结构和功能空间布局,其中以郑校之的文学院建筑最具有创意,这个建筑群现在是华南理工大学,而中山大学则迁移到原来的岭南大学校园去了。
5 ~, A; a2 @) e$ I$ G! e# E% l1934年,林克明又在广州设计了广州市政府大楼,原来叫“市府合署”,由市长办公室、市政府的六个局、1500人的大礼堂、会议室等等功能部分合成,各个局之间可分可合,内部纵横交通方便,在城市中轴线的的中央公园后面,中山纪念堂前面,民族形式,庄严肃穆,门口巨大的榕树好像华盖一样。我的家就在这个建筑的旁边的连新路上,每天在那里玩耍,印象非常深刻。
3 X8 y. `/ C$ _( v$ w: m* l1980年代,我和林老师都还在广州美院的时候,广州的设计在全国也都是一流的。90年代初,广州美院曾把中国美术馆包下来做了一个广州美院教师的设计作品展,当时整个北京都震动了:原来广州的设计水准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那时,那时候我们广州有一批很好的老师、很好的学生,还有很多很好的设计公司,都是能在全国能起引导作用的。这些说起来,我们应该很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基础。
) G& x9 b: `% ]3 m; H. u, T2 F所以说,广州在设计上真的一点也不落后,我们这里人才辈出,从元老到当代的设计师,我们出了好多好多。象中国唯一一个去过德国包豪斯学设计的郑可老先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工业设计的元老,就是我们广州人,还有香港那边为我们的设计界培养了多少人啊!所有这个地方真的说人杰地灵一点都不过分!这段历史,是很值得我们骄傲的。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2

设计的反思与批判(上篇-之中)王 林 庞
拓者推荐
  • 拓者丨Ai+ipad 成都站7月18日
  • 户型优化 成都站7月18日
  • 2024拓者1T硬盘素材 6月更新
  • 风水布局 成都站7月18日
  • 全案丨设计&管理课 成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