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田真宏“树屋”设计

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配合。
在我国古时候,人们习惯用“依树为屋”比喻隐居乡野。到了近代,树屋通常指建在树上的巢居,为儿童玩耍或成人小憩的去处。但东京北部小区内的这个树屋既非“依树”也非“上树”,之所以被叫作树屋,是因为“胸中有树”——房子内部的木架结构像一株主干粗大、树冠展开的大树。
; |6 e3 c" a4 z* O% J
% F" E$ J' N% g. E# P4 e. g
% _; q8 F3 _' u. _" \据设计师原田真宏解释,之所以选择这种结构,是因为房屋建筑基址十分局限,与邻里间的距离也十分接近,按照传统的方式建造,基本的采光和隐私不能同时被满足,而“向心布局”使建筑像一棵努力向上争取阳光和空气的大树,足以克服空间狭小的局限。
( G0 t( j$ q# H9 O4 p" i$ m& y+ b3 ~% v% B0 `) d, _
* J5 g4 q1 u. ?% h  Q
具体的做法即是在水平方向限制建筑空间,用极坐标取代原来的笛卡尔坐标作为建筑设计的几何依据。这个坐标系的规律非常简单:将厚度为55毫米的LVL单板层积材拱形的柱形框架以11.25度的角度旋转,每根框架比下面相邻的高出55毫米。旋转一周刚好用去32根框架,最后一根框架比第一根水平高出1.7米。这个1.7米的缝隙刚好是天窗开口的位置。朝向东方,为整个房架导入自然的天光和窗外的美景。框架的中心攒成一个有1.1米圆柱形主干,使整个房间结构看起来像把撑开的巨伞,更像一棵大树。“大树”擎起的房子空间贯通,在顶部自然光的照耀下,三维空间的序列被强调,层层叠叠的木料完美的逐渐上升,演绎一曲质感和光影营造的华彩旋律,枝繁叶茂的大树形状同时隐喻家的团结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7 \$ Z# ^* p* y3 t0 g2 L1 ^! @) Z

; K% [; h% S% u5 G8 F! A其实这个房子在我们眼中只是像一棵大树,但是在日本人眼中,不想“树”,而是“是”。因为在日语中,没有“树”和“木”的区别,树即是木,木也即是树,都是一个词。自古,他们就认为被采伐加工过的原木跟生长着的大树一样,都是有灵性有生命的神圣之物,会一视同仁地尊敬。现代科学也证明,这并不是简单的迷信,木材的大部分细胞都呈细长的管状,沿着枝干的纵轴方向并排在一起,即使被砍伐后制成构建应用于房屋的建筑,这些木质细胞依然可以存活下来,依然在呼吸,潮湿的季节吸入潮气,干燥的时候沁出,不停地调节着室内的湿度与温度。日本这个生活在多雨岛国的民族,也许早已发现了这个秘密,才有“木是活的”这样古老的传说,因此称树屋这座原木造住宅为“活着的住宅”并不为过。
  Y% U' Y! ~# ?, `7 D* ?# Z$ ]
# m: a" J( E' Y* _( _+ P
9 ]0 M9 G6 U9 y, o% r我们关于树屋的讨论,似乎还停留在木建筑环保不环保的层面上,其实这早就是不需要证明的命题了。提到日本的木造住宅,人们认为日本对于木材的使用,无论是结构还是面层,都有一种日本式的精神所在。确实,二战以前,木材就是日本的建筑主材,历代工匠传承着高超的技艺,人们喜闻乐往,一切都维系着木造住宅的兴盛。但是日本经历了二战的洗劫后,木建在各个城市遭受了战火毁灭性的打击,人们转而使用混凝土和钢材建造防火性能更好的住宅,政府也设置严格的规范来限制木材的使用。从此,公共建筑中也不见了木材的痕迹,甚至连寺庙也不例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2

原田真宏“树屋”设计
拓者推荐
  • 【上海站】获客实操训练营
  • 风水丨设计与签单必修课
  • 全新设计家装各空间动态图库
  • 【上海站】户型优化总监内训课
  • 【上海站】全案设计&落地管理
  • 2025拓者年费+案例Vip会员说明!
  • 【 拓者年费--CAD图纸】
  • 【 拓者年费--户型方案】
  • 【 拓者年费--豪宅视频】
  • 【 拓者年费--灵感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