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教工之家-改造项目

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配合。
本帖最后由 sider 于 2012-11-8 10:10 编辑 ! Z0 n( A% X& ?, `8 [. d
/ T$ g- `: I8 ?
设计公司:叶雷室内设计有限公司Raystudio Interior Architects INC.1 e: v: c2 ~) w9 g4 [0 M
        主设计师:叶雷1 I% k) x0 _& H- h. w3 g: a9 H8 O
        设计时间:2008年3月
" w9 ~! z/ i( d        竣工时间:2008年5月
4 D# r- G; O1 ^" }' @2 B+ t
, t/ ], o# U( `- f! j/ p# X        这是一个旧建筑的改建项目,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中国美术学院象山中心校区内。
) w3 K+ {+ N$ H% o
# V, O+ s) q% L  F& r5 t9 b0 G        这幢砖木结构的建筑始建于1958年,那个疯狂的年代,建筑的初始使命是解放初期的杭州市卫生学校教学楼。时间更替,它也曾一度作为杭州市望江疗养院的病房, 2002年,中国美术学院组建象山校区时改建成为校区的图书馆,后再度改建成为校区学生宿舍。2004年以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中心校区大规模建设的同时,这幢略有些历史的建筑成为了与校区极不协调的因子,甚至在一片消极气氛下,对它的“去留问题”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
' f" ~  t( ]3 c4 s0 y% O0 N4 Q9 e7 j( C
        2008年3月,我受命于中国美术学院,接手原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旧学生宿舍的改建项目。改建的目标是建设成具有一定的美院特质、并能够与校区建筑相协调的教师俱乐部。功能规划为:一层Lavazza Coffee Shop、二层为教师活动室和部分会议接待功能。
+ k- |' m, p, R& e# ^! ~- j* q7 ?$ K: l# I) Y! B
        一幢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建筑”,在几经风雨之后终于迎接一个崭新的使命。% H0 M: G* e+ n
8 r$ C( `( D1 _& D6 Y- k
        半个多世纪的沧桑,破败的墙体经过前几次的改建已经无法再现昔日风采,3米的开间以及砖承重墙体也无法满足大空间设计的要求。显然,这样的建筑无法在设计上尽情的发挥,于是结构改建的必要性提到一个重要的地位,并要求设计上因地制宜地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3 c, H& ^8 t* Y: T2 |9 }
/ b+ {3 W% u( b2 N3 H/ A/ N3 m        首先从结构入手,通过钢结构的介入,将整个屋架进行加固处理,并拆除部分墙体以获得相对大的空间;其次,将南面外墙向外伸出一个玻璃构架来得到前厅的空间,实质上改变了原建筑的进入方式,并保留原南面西边的入口作为员工入口,将原东面入口封闭。
5 c- M" m% E3 P8 e4 U& H
* L& i- H" @0 W3 g$ R        建筑内外墙体都是具有50余年历史的优质嘉善窑砖,只可惜前几次改建时的“优质”外墙涂料致使我们无法再现那小青砖的质感魅力。“取其近而为之”,我们改用杭州近年大规模拆改中收集来的青瓦和碎缸片来“重组”外墙系统,进行了一些有序或无序的堆叠,穿插一面干净的白墙来达到视觉上的黑白平衡。对于外场地的处理更是运用那些有些历史的青石板来铺装,每一块石板都在诉说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4 k2 _' j! G+ C1 u) h8 J0 y
0 S4 E2 D0 Y! z& Y1 A0 |        向南伸出的玻璃结构前厅指向远处极具美院风格的建筑,似乎是盼望着一种“回归”。的确,历史的东西总是要在与当代时尚的对话中无奈地妥协。前厅的指向与主体建筑产生了68度的倾斜,很奇妙的不规则空间就不觉间产生了。斜向指引强烈的导向作用使得空间有了向内的引力,吸引着每位到访者进入探究的好奇心。
/ V2 y, W: J) X' P- H) X- k4 _: j. U& W; c
        进入内部后,能够看到的是那些在建筑结构改建过程中大量的竖向支撑钢柱,以及对原房屋承重墙体部分拆除后留下的嘉善窑砖,有一些还能清晰地看到窑厂当年的标号。毕竟,我们应该在现代文明进步的同时,已经很难得有机会去勾起少些对过去的回忆。建筑的内部没有一丝多余的装饰,必要的功能性限定之外留下了大面积的白墙,在我的设计哲学里黑白是亘久不变的色彩。顶部的处理用松木条板制作,并用30*30mm的角钢收边,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处理松木的边角,也适度地与支撑的钢柱形成统一。
! Q& v- |5 K6 A; o0 h1 w4 D) D% y  s
        我自认为是一个纯粹的“空间主义”的维护者,更多时候我觉得空间是决定设计成败的因素;更多的时候,我坚持认为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与创作是建筑的空间艺术,而不是以往概念中的装饰与装修。因此,这样的一幢老建筑需要的不是粉饰那些过去的痕迹,而是要在经过空间的重塑之后换来一种有机的更新!5 j. v6 J6 s6 w0 T1 M
部分图纸
9 S& T8 r, M3 Q+ j, L全部大图压缩包回复可见3 Z$ `, Y& ?; {, H# T/ e
$ l4 J, Q3 Q" i% M( N" \
% _; J1 |6 Q' W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862

  • ymlh 2012-11-14 20:40:38

    不错,好久没看到叶老师的作品0 _( o: N( [3 v1 U" h, j& Z* \4 E

  • 氓芽 2012-11-18 15:14:05

    楼主有没有那个玻璃房的CAD图,借来研究下它的施工结构

中国美术学院教工之家-改造项目
拓者推荐
  • 【广州站】设计师创业课
  • 【广州站】收纳设计思维训练营
  • 【广州站】户型优化总监内训课
  • 【广州站】 风水丨设计与签单课
  • 【广州站】获客实操训练营
  • 2025拓者年费+案例Vip会员说明!
  • 【 拓者年费--CAD图纸】
  • 【 拓者年费--户型方案】
  • 【 拓者年费--豪宅视频】
  • 【 拓者年费--灵感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