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瓷器

2011-7-18/ 图像资料下载/ 设计理论/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配合。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宋代瓷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这些窑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帝国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
# x/ J7 x3 o2 Z* v; o( E
宋朝瓷器
  ^8 V! \$ J/ E+ v* t) N% u
宋朝瓷器从胎釉上看,宋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或浅灰色为主,釉色却各有千秋。例如钧窑釉,喻为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无穷如行云流水;汝窑釉含蓄莹润、积堆如凝脂;磁州窑烧出的则是油滴、鹧鸪斑、玳瑁等神奇的结晶釉。南方窑系的胎质则以白或浅灰白居多,景德的青白瓷色质如玉、碧如湖水;龙泉窑青瓷翠绿莹亮如梅子青青;哥窑的青瓷其釉面开出断纹,如丝成网,美哉天成,是一种独特的缺陷美;还有定窑瓷,其图案工整,严谨清晰的印花让人叹为观止;耀州窑瓷,其犀利潇洒的刻花给人们以流动的韵律美。追求釉色之美、追求釉质之美,宋人在制瓷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 + U/ ~  Q' f9 t
# H1 u  q% w, Q; z3 c/ ]# s
编辑本段造型分析  从造型的角度分析,宋瓷的器形较之前代更为丰富多彩, + c# U: q* K) w' E( v7 B
宋朝瓷器

; T  N& X7 E# h; a  t* P) F" ]4 \' w( G几乎包括了人民日常生活用器的大部分:碗、盘、壶、罐、盒、炉、枕、砚与水注等,其中最为多见的是玉壶春瓶。总的说来,民间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实、经济耐用;而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最能反映皇家气派的是哥、官、钧、汝与定窑口烧制的贡瓷,最能体现百姓喜乐的是磁州、耀州窑口烧制的民间瓷品。
, _' |5 Q9 E, w. n5 \
# Q5 q7 G  t5 P9 g( G编辑本段独特纹饰分析  从纹饰上讲,宋瓷的纹饰题材表现手法都极为丰富独特。一般情况下,龙、凤、 8 X7 N4 S% t) G! P/ g
宋朝瓷器
- r7 F4 n8 S- ^9 R) {7 s
鹿、鹤、游鱼、花鸟、婴戏、山水景色等常作为主体纹饰而突现在各类器形的显著部位,而回纹、卷枝卷叶纹、云头纹、钱纹、莲瓣纹等多用作边饰间饰,用以辅助主题纹饰。工匠们用刻、划、剔、画和雕塑等不同技法,在器物上把纹样的神情意态与胎体的方圆长短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整体,另人爱不释手。如婴戏纹,或于碗心、或于瓶腹,将肌肤稚嫩,情态活泼的童子置于花丛之中,或一或二,或三五成群,攀树折花,追逐嬉戏,真切动人,生活气息甚为浓厚。 + i# Y; R# x# h* p

) ]) Y' }" S) P$ w9 @. `, J编辑本段特点  宋朝瓷器,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M* n. P5 S& u0 g  v0 ^  q

* P2 E, t, z( p  1、突破“南青北白”的局面
0 y( T* y7 C# \: s$ {2 |' }
4 a+ ~4 ^- D+ C! I; i- n, C  y  2、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还应的有“梅瓶”、“玉壶春”等
5 Q! d/ v9 E6 t
/ _' y6 H4 P/ ^: E  C3 P  {( E  3、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体现。 , Y( N  ~& c; w" F* {1 C
; o* q, ^& ]1 J; _' b
  4、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 " Q) t0 i2 w- B
9 t9 ?/ g" v) V4 G8 Z6 w- S' B/ G
编辑本段宋瓷体系  宋代工艺美术种类种,瓷器成就最高。宋代有著名的五大名窑:汝、哥、官、定、钧,按体系分,分别有一下几种:
  G# j9 O  \6 W$ B0 F% l# F' X) d; s: C5 v
  一、 青瓷体系 3 \6 Y* w- z4 u; v; c! B( U
  A4 K7 T" B; g' C
  1、汝窑(河南宝丰县清凉寺)它是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故名。 : {& I) E0 @: z- N  t4 K+ S5 @% ~
2 G3 J1 r% M) O( V& C1 H# M
  2、官窑:皇家自办,烧制御用瓷器,有“紫口铁足”成为南宋瓷器精品。 4 R: F0 u& }4 l7 r1 t' {9 o# I
. \/ u' K' h: g- E6 L) x
  3、哥窑与龙泉窑(即弟窑)(浙江龙泉县)哥哥叫章生一,弟弟叫章生二。哥窑瓷器最大特点是瓷器通体开片,开大片为“冰裂纹”,开细片“鱼子纹”,极碎为“百圾碎”,若裂纹呈黑、黄两色,则称为“金丝铁线”。弟窑,既龙泉窑 8 v, s5 ]2 a) g8 Q0 W! g5 @: ?

+ r9 K. F3 ?2 V8 r3 u4 _  4、钧窑:河南省禹县,以绚丽多彩著称于世,突破以铁为呈色剂,创造铜红釉窑变技术。
+ Y( X  G' {( w$ \) B. @4 ]1 S
, v8 }/ h' c  c6 X% s3 H  二、白瓷体系 ( h6 Q2 o/ h/ j" g8 T

. p3 \1 V; g; u1 G. Q$ C. Z5 k* w1 `  1、定窑(中心窑场位于河北曲阳县灵山镇
( P: ~( W3 r* t7 W- F
  x$ G" g1 ]5 A! o. E  2、磁州窑:宋代著名民间窑,以白地黑花剔刻装饰最有特色。
9 L" A. Z# Y! Q- W; J. U9 J; `
/ J% ^1 E4 v% N1 ~# C  三、黑瓷系 + l4 O$ q6 Z" R# `

" ~4 B0 O; h5 n* o. I  釉汁的铁含量达到8%,瓷呈纯黑色
  B/ V/ i7 @! ]3 l! v+ g/ N% Y" t2 [! e* M5 O5 _$ a
  1、建窑:福建建阳县水吉镇
4 w% b# \& ?: b( h& @+ p  Z
. d! q/ f+ D# {  o  I( M( `& ?' r  2、吉州窑:江西吉安永和镇
5 H7 V/ Q7 X1 b/ e* b4 ?4 ]2 {  L, j4 l  J' ~4 E& S$ F
编辑本段宋代龙泉窑瓷器  龙泉窑为中国宋代南方民间名窑之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已发现烧窑遗址数百处,以大窑、金村两地窑址遗存最多,烧瓷质量最精。始烧于北宋早期,南宋中期以后窑业极盛,明中期后渐衰,清康熙后停烧。龙泉窑早期产品在器型、装饰、釉色各方面与越窑、温州窑、婺州窑相似,南宋中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南宋晚期窑业大发展,对浙江、江西、福建境内的窑业产生影响,形成烧制龙泉风格的青瓷窑系,产品畅销南北各地,并远销东亚东非阿拉伯诸国。 龙泉窑产品以民间生活日用青瓷为主。北宋青瓷胎色灰白,釉色艾绿,釉质薄匀晶莹,多以刻花、篾点或篾划装饰技法,表现波浪、蕉叶、团花、缠枝花、流云、婴戏等纹样。还有塑贴纹饰。器类以碗、盘、壶等为主,也有少量的盆、钵、罐、瓶等。造型端庄,制作工整,器底旋削平滑。故博物院收藏的龙泉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瓶,在匀称的瓶体上,刻划枝茎缠绕的牡丹花,以篾划的细密线表现花筋叶脉,肩、颈部以覆莲瓣纹作衬饰,整器上花纹满布,层次分明,主题纹样丰满鲜明,是北宋龙泉青瓷的代表作。浙江武义北宋元丰六年(1083)墓出土的龙泉窑青釉五管瓶,肩、腹部作塑贴花边装饰,展现了北宋早期龙泉青瓷器型与装饰特点。南宋中期的龙泉青瓷,釉色多淡青,釉质晶亮透明,多为刻花,篾纹渐少。青瓷器类新增多种式样的炉、盆、渣斗等,器物底部厚重,圈足宽阔浅矮,造型淳朴稳重。浙江松县南宋庆元元年(1195)墓出土的青釉弦纹盖瓶,胎厚色灰白,釉薄透体,细密的层层弦纹规整清晰,展现了南宋中期龙泉青瓷特点。南宋晚期的龙泉青瓷,胎色白,釉色青翠的梅子青釉或粉润如玉的粉青釉,达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此时期的器类更为丰富,有各式碗、盘、碟、盏、盆、壶、渣斗等日用品和文房用具砚滴、水注、笔筒、笔架、棋子与佛前供用的各式香炉,还有八仙塑像等等。突出的器物是,模仿古铜器和玉器造型的青瓷鬲、觚、觯、投壶、琮等古雅之品。早期的刻划装饰已消失,堆贴、浮雕装饰大增。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南宋龙泉窑青釉蟠龙纹盖瓶,在瓶的粗颈上环绕一条蟠龙,盖顶塑贴鸟形钮,小鸟翘尾、低首,似在垂视那神奇的龙,釉色青润如美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南宋龙泉窑青釉凸花葫芦瓶,瓶体的上、下部位,分别凸起折枝花和缠枝花,一色的粉青釉遮盖其上,衬出花枝的鲜嫩,展现了南宋龙泉青釉的美妙。在烧白胎青瓷的同时,龙泉窑还为南宋皇室烧造仿官窑的黑胎青瓷,在窑址遗存中有为数不多的黑胎青瓷残品。
4 r# U4 t1 Q& z$ L1 O; P5 s# [- L+ m1 M! k6 d
  龙泉窑属南方青瓷系统,与其他窑的青釉有所不同。经对宋代龙泉青瓷标本进行的科学测定,发现龙泉青釉可分成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北宋青瓷为石灰釉,由于石灰釉的高温粘度小,易于流釉,一般釉层较薄。由玻璃相组成的石灰釉,透明度好,釉面光泽较强,能清晰的映出刻划纹饰,因而北宋龙泉青瓷多以刻、划花为饰。南宋的梅子青与粉青釉,则是在石灰釉内掺入“乌釉”制成的石灰碱釉。石灰碱釉的特点是高温粘度大,不易流釉,可以施厚釉,在适度的窑温与还原气氛中可呈现柔和淡雅如青玉般的粉青色调,这种粉青釉的釉层内含有大量小汽泡与未熔石英颗粒,能对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散射,使釉的外观产生光莹温润的视觉效果,这种莹润的厚釉,不能清晰地透出刻划纹饰,故南宋龙泉青瓷多用堆贴、浮雕装饰。粉青与梅子青釉同属石灰碱釉,它们的青釉色调与釉的质感有所不同,由于梅子青釉的釉层比粉青釉更厚,烧成温度较高,还原气氛较强,致使形成釉面光泽较强,釉层略带透明,色调青翠如青梅南宋龙泉窑发明的石灰碱釉,是传统青瓷工艺的巨大进步。
( o) m4 G  \9 x! C  o. F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4

宋朝瓷器
拓者推荐
  • 【上海站】获客实操训练营
  • 风水丨设计与签单必修课
  • 全新设计家装各空间动态图库
  • 【上海站】户型优化总监内训课
  • 【上海站】全案设计&落地管理
  • 2025拓者年费+案例Vip会员说明!
  • 【 拓者年费--CAD图纸】
  • 【 拓者年费--户型方案】
  • 【 拓者年费--豪宅视频】
  • 【 拓者年费--灵感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