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知识

2013-4-7/ 图像资料下载/ 设计理论/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配合。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色彩知识 (一)/ v6 I5 u4 _% a7 ?' Q1 n3 ^
1,关于色彩
; f2 D0 Q1 D( v! K+ t5 N五光十色、绚丽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色彩使宇宙万物充满情感显得生机勃勃。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用,人们几乎无所不包,无时不在地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 M( N$ P3 F5 t* O. v1 {$ Z: u7 |1 J; v
  人的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客观世界的光和声作用于感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活动,我们就有了感觉,就对外界事物与现象有了认识。色彩是与人的感觉(外界的刺激)和人的知觉(记忆、联想、对比…)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感觉总是存在于色彩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色彩感觉存在。
8 c, U' V, t! ?* s% n- }0 ]- _1 z( Q; B& f- ^6 `6 R8 o1 U
  人的色彩感觉信息传输途径是光源、彩色物体、眼睛和大脑,也就是人们色彩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这四个要素不仅使人产生色彩感觉,而且也是人能正确判断色彩的条件。在这四个要素中,如果有一个不确实或者在观察中有变化,就不能正确地判断颜色及颜色产生的效果。  _" ~% v- I3 b* \! V& p

( C2 }9 s; i' L" ^7 z6 l7 a  光源的辐射能和物体的反射是属于物理学范畴的,而大脑和眼睛却是生理学研究的内容,但是色彩永远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而色彩感觉总包含着色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反映,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对比与联想。# H6 o( p% {% E6 r

/ P1 r3 j; h% _# M4 M+ \& ?' ^  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色度学委员会曾经把颜色定义为:颜色是除了空间的和时间的不均匀性以外的光的一种特性,即光的辐射能刺激视网膜而引起观察者通过视觉而获得的景象。在我国国家标准GB5698-85中,颜色的定义为: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根据这一定义,色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而人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也是一种心理反映。所以,色彩感觉不仅与物体本来的颜色特性有关,而且还受时间、空间、外表状态以及该物体的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各人的经历、记忆力、看法和视觉灵敏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9 @- O/ v2 [& J4 u# y9 M: F
& X: L4 i+ A$ _
色彩是源于自然,但人类结合了大自然色彩的启示和自然或人工色料,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5 ^# p$ o+ D2 A$ U: u
# y1 B# w) p6 h2 D  h2,色彩的起源; M6 f) M7 b+ _5 ?4 L" ]
Color development
& B' o# }* o) y7 t1 |人类使用颜色,大约在15-20万年以前的冰河时期。我们在原始时代的遗址中,发现有同遗物埋在一起的红土,涂了红色的骨器遗物,在劳动中用美丽的颜色表示自己的感情而制作的。红色,原始人把它作为生命的象征,有人认为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原始人使用红土、黄土涂抹自己的身体,涂染劳动工具,这可能是对自己威力的崇拜,带有征服自然的目的4 J4 i" C7 F; ]7 f
色彩知识(二)- b/ R# Y8 M, K2 |8 _
色彩基础
6 l3 p  g! i3 q) A6 i- e+ S) J1 I8 y
: _- ]9 O7 C4 a& S& H  T$ l要理解和运用色彩,必须掌握进行色彩归纳整理的原则和方法。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掌握色彩的属性。: Q3 w. G9 U$ I
  色彩,可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前者如黑、白。灰,后者如红、黄.蓝等七彩。
* Q( }, a- }/ N  有彩色就是具备光谱上的某种或某些色相,统称为彩调。与此反,无彩色就没有彩调。
7 u5 ]4 U' t1 r/ l& O, D$ H# g  无彩色有明有暗,表现为白、黑,也称色调。有彩色表现很复杂,但可以用三组特微值来确定。其一是彩调,也就是色相;其二是明暗,也就是明度;其三是色强,也就是纯度、彩度。明度、彩度确定色彩的状态。称为色彩的三属性。明度和色相合并为二线的色状态,称为色调。有些人把明度理解为色调,这是不全面的。* e( Q8 a3 {5 t% k4 L, e' k
明度
# W$ J' Y" `" {0 V: e  X0 `. L; _, V! r0 I
谈到明度,宜从无彩色人手,因为无彩色只有一维,好辩的多。(图)最亮是白,最暗是黑.以及黑白之间不同程度的灰,都具有明暗强度的表现。若按一定的间隔划分,就构成明暗尺度。有彩色即靠自身所具有的明度值,也靠加减灰、白调来调节明暗。
6 d+ N6 h, c0 F$ q; L  日本色研配色体系(P.C.C·S·)用九级,门塞儿则用十一级来表示明暗,两者都用一连串数字表示明度的速增。物体表面明度,和它表面的反射率有关。反射的多,吸收得少,便是亮的;相反便是暗的。只有百分之百反射的光线,才是理想的白,百分之百吸收光线,便是理想的黑。事买上我们周围没有这种理想的现象,因此人们常常把最近乎理想的白的硫化镁结晶表面,作为白的标准。在P.C.C.S.制中,黑为’1,灰调顺次是2.4.3.5、4.5. 5.5、 6.5、 7.5、 8.5,白就是9.5。越靠向白,亮度越高,越靠向黑,亮度越低。通俗的划分,有最高、高、略高、中、略低、低、最低七级。在九级中间,如果加上它们的分界级,即 2、 3、 4、 5、 6、 7. 8、 9,便得十七个亮度级。  V% @" \2 N; O( j
  有彩色的明暗,其纯度的明度,以无彩色灰调的相应明度来表示其相应的明度值。明度一般采用上下垂直来标示。最上方的是白,最下方是黑,然后按感觉的发调差级,排入灰调。‘这一表明明暗的垂直轴,称无彩色轴,是色立体的中轴。
) S, a4 k6 l( D0 F, W
3 e2 J& \0 K; P( O: ]) d+ @  \) ]6 m色相
* ], h/ A0 }! K4 D: V0 p( q+ d. i2 T$ L
  有彩色就是包含了彩调,即组、黄、蓝等几个色族,这些色族便叫色相。7 I! W' A& a; X4 F& |& X
  最初的基本色相为:红、橙、黄、绿、蓝、紫。在各色中间加插一两个中间色,其头尾色相,按光谱顺序为:红、橙红、黄橙、黄、黄绿、绿、绿蓝、蓝绿、蓝、蓝紫,紫。红紫、红和紫中再加个中间色,可制出十二基本色相。6 T5 C. X, ]3 w# b- K4 X
  这十二色相的彩调变化,在光谱色感上是均匀的。如果进一步再找出其中间色,便可以得到二十四个色相。如果再把光谱的红、橙黄、绿、蓝、紫诸色带圈起来,在红和紫之间插入半幅,构成环形的色相关系,便称为色相环。基本色相间取中间色,即得十二色相环。再进一步便是二十四色相环。在色相环的圆圈里,各彩调按不同角度排列,则十二色相环每一色相间距为30度。二十四色相环每一色相间距为15度。% Q. T2 m* y  n$ [5 y8 V  l
  P.C.C.s制对色相制作了较规则的统一名称和符号。其中红、橙、黄、绿、蓝、紫,指的是其“正”色(当然,所谓正色的理解,各地习惯未尽相同)。正色用单个大写字母表示,等量混色用并列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不等量混色,主要用大写字母,到色用小写字母。唯一例外的是蓝紫用V而不用BP。V是紫罗兰的首字母,为色相编上字母作为标记,便于正确运用而又便于初学记忆。
9 J) E* ~! E5 r( h/ Z3 G3 x  日本人以这样来划分并定色名,显然是和门塞尔的十色相,二十色相配合的。门塞尔系统是以红、黄、绿、蓝、紫五色为基本色,把它称作黄红。因此P、C、C、S制的二十四色便也归为十类,; j1 t$ o6 f5 k+ O' A" |( U

# w- c! g4 k/ c" }& N( g彩度
7 Y! ]  o  I9 g. x2 a! g6 b
' ~* R9 \2 w; f$ t+ s* [  一种色相彩调,也有强弱之分。拿正红来说,有鲜艳无杂质的纯红,有涩而像干残的“凋玫瑰”,也有较淡薄的粉红。它们的色相都相同,但强弱不一,一般称为(Sa+ura+lOn)或色品。彩度常用高低来指述,彩度越高,色越纯,越艳;彩度越低,色越涩,越浊。纯色是彩度最高的一级。
" ~9 b2 g1 u) z' e  G  O) _  表示彩度,一般用水平横轴.以无彩色竖轴为点,在色相环某一色相方向伸展开去,按彩度由低至高分作若干级, P、 C、 C、 S制便分九级,以S为其标度单位。最低为IS。! x+ R9 ^' Q7 u  b
  最高为g S。越靠近无彩竖轴,彩度便越低。无彩轴上没有一点儿彩调,可说彩度为O S。离无彩轴远则彩度高,端点便是纯色,亦即是光谱上该色之色相。
+ D- {( i0 u5 S, F$ z9 Z  彩度是这样分级的:按纯度的亮度,寻找其对应的灰调,分九等份(依感觉),逐一加入纯色中,同时逐一扣去约色的一份。于是便得到纯色的八个连续的彩度。 5 S是扣去4/9纯色加入了4/9的灰量;ISG是扣去8/9纯度,加入了8/9纯色,加入了8/9灰量.通俗的分法,与九级彩度相对应。用高、略高、中、略低、低五级来标示。- |* N" d, ?5 P3 n( L! w
  立体色标
1 `, ~8 J! ?, k3 B0 H  s  我们把以上在白光下混合所得的明度、色相和彩色组织起来,选由下而上,在每一横断面上的色标都相同,上横断面上的色标较下横断面上色标的明度高。再由黑、白、灰作为中心轴,中心而外,·使同一圆柱上,色标的纯度都相同,外圆柱上的比内圆柱上的纯度高。再队中心轴向外,每一纵断面上色标的色相都相同,使不同纵断面的色相不同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相自环中心轴依时针顺序而列,这样就把数以千计的色标严整地组织起来,成为立体色标。目前影响较大的立体色标是奥斯特华色标和门塞尔色标。9 ]6 s; S) g2 p

+ y* U0 w, Z* E& N色彩的表示方法、牛顿色环与色立体
7 a. Z( y4 {! k9 h' n
# S0 r6 D; h/ _  E0 D一、色彩的表示方法
' w! G1 a9 e) U6 H; O. N8 m( n
0 H, ?: s2 M. [, h7 Z8 Y) o$ V  色彩的种类繁多,正常人眼可分辨的颜色种类可达几十万种以上,而用测色器则可以分辨出一百万种以上的颜色。为了正确的表达和应用色彩,每种色彩都用一个名称来表示,这种方法叫色名法,色名法有自然色名法和系统化色名法两种:" H( Y! j" _6 m
9 ~: b0 W' B9 y$ h
  自然色名法:# M  K) k" H3 i

; q' e3 \. ~1 @+ T3 m( b  用自然界景物色彩的方法为自然色名法,使用自然景色、植物、动物、矿物色彩,例如:海蓝色,宝石蓝,栗色,桔黄色,象牙白、蛋青色等等。
& E" E! ]3 G2 Z; v; j
  D8 G5 j- G- \0 i6 e  系统色名法:
+ e. l) T# K$ l2 E" ]
& d/ H. c9 `; C4 o, |" L+ }) P% l3 K9 t  系统化色名法是在色相加修饰语的基础上,再加上明度和纯度的修饰语。通过色调的倾向以及明度和纯度的修饰就比较精确了。国际颜色协会(ISCC)和美国国家标准局共同确定并颁布了267个适用于非发光物质的标准颜色名称(简称ISCC-NBS色名)。
$ A3 b( j/ o, z1 _* a7 i; j  ^. s4 `/ l! @
  二、牛顿色环与色立体
, N: |) h/ X1 s0 ?! x, z% Z7 ]( T; H' l+ ]0 E
  牛顿色环
9 w6 c! r8 V% R% t. V1 C3 {- P% Y1 J' E- e9 q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66年发现,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然后投射到白色屏幕上,会显出一条象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光带谱,从红开始,依次接临的是橙、黄、绿、青、蓝、紫七色。7 ^5 Z$ q; |( C  I+ G
0 w' |8 g9 X* K* _7 ]; D
  在牛顿色相环上,表示着色相的序列以及色相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将圆环进行六等分,每一份里分别填入红、橙、黄、绿、青、紫六个色相,那么他们之间表示着三原色、三间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相互关系。牛顿色环为后来的表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10色相环、12色相环、24色相环、100色相等。
( |1 ~& K# R- Q- {# V9 H8 a  n
& `% u2 v/ S5 ?" T" b2 |  牛顿色环的发明虽然建立了色彩的色相关系上的表示方法,但是色彩的基本属性还有明度与纯度。显然,二维的平面是无法表达三个因素的,所谓色立体,就是借助于三维空间的模式来表示色相、明度、纯度关系的一些表色方法。! y  L" @3 I! y' z
& n: ?; J; n6 X( Y& k! {
  色立体
4 |% S+ H  c9 A3 O; f3 V9 e8 z$ ~8 c8 F) S7 M6 w
  所谓色立体,即是把色彩的三属性,有系统的排列组合成一个立体形状的色彩结构。色立体对于整体色彩的整理、分类、表示、记述以及色彩的观察、表达及有效应用,都有很大的帮助。6 X3 D8 D: A3 v6 n' D4 ]: L# R

8 h7 y  |  q  N* v* U! `6 D# \+ ^  色立体的基本结构,即以明度阶段为中心垂直轴,往上明度渐高,以白色为顶点,往下明度渐低,直到黑色为止。其次由明度轴向外做出水平方向的彩度阶段,愈接近明度轴,彩度愈低;愈远离明度轴,彩度愈高。4 N8 F! d0 L: M8 }! ~

- a0 h& N  K$ p: H  各明度阶段都有同明度的彩度阶段向外延伸,因此,构成某一种色相的(等色相面)。以明度阶段为中心轴,将各色相的(等色相面),依红、橙、黄、绿……等顺序排列成一放射状的结构,便形成所谓的色立体。
* }, G8 b1 c) j9 @2 z+ f1 D& g色彩知识(三)
* k! h& Z# e7 M8 n( o
4 n6 J  H% c$ b! J+ u& `
' ~. W; @0 |) W. K色彩混合
+ h+ X* O  t/ z. s7 n! t9 b( u0 Q1 ^: {) v( m( n, j
A:原色理论
$ T/ c) \! _, }7 h9 D, V3 @4 W& ]* L, n, b+ F4 {# c& i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R8 z. \# `" ~% y

+ z; I) G, L  L, LB:混色理论  j. B/ a( [% Y1 H+ z. {, \1 m( J/ A2 o
& G6 l6 P: a6 A( `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1 V9 P3 \: D( f/ _5 e3 [( Q. n  k, b4 [

) z/ b/ q8 A+ h7 |% Y(一)加法混合' z& m' D# @, r

" e- w. e. d! I+ _4 a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 B, i) v& w/ p; a% g6 U" J
0 c6 M/ N8 ?1 y6 \4 z# ]* Y. @  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
( g  j0 i. ~" J, y2 C6 l& R
# W- w; [7 z% O# E( [) |% C  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 V% e9 T& f# W9 Y- e. V0 ^' V

0 M8 t  E* P2 I' g# i7 F1 m( N  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 z  v( h' f. _. g

1 P5 c5 u4 L, U  @  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3 }2 S; q7 ]/ I2 x( T
, v. [, u  p+ k1 t) b' U" U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 f: Y. q- u7 p- b$ g( g6 y5 z

  d+ |/ t8 X2 K(二)减法混合
- u5 d2 p, d$ n! v1 ~6 y
) Y+ C9 P7 N& s' r2 Z: [6 d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h3 f: E$ S' P5 ~+ H! H, y7 P

- ]1 [3 v! _- N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3 x2 T4 D/ c+ ?8 K. F# u! E1 K! I
/ b! g+ O: F' _- d$ f) P; F: q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
) |8 |9 l0 L: n0 Q( V1 P* a1 }# n7 a4 t( }1 h0 x( c+ |
  红色+蓝色=紫色
6 S9 Q. x6 g* c$ V* }( n( B5 J% R& @8 u2 t5 F4 ?1 r& `
  黄色+红色=橙色
  t1 x/ l9 v% C, u! \% Z
# C# t& \5 V8 Q9 `  黄色+蓝色=绿色
) |7 e% N* U( ^7 ^
0 H, l8 ?$ ~2 s# J5 s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 r4 T9 ]) L. J* u. x8 C7 U
3 m, ?2 ~& \- \2 H& W(三)中性混合
" B3 w$ @0 G& X! ]6 ^+ {
% T1 \/ o, G5 \" `& K: V) h/ ]$ m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 v# `6 M0 s) v* ^  w+ u) N
9 J4 G" E+ k! I' l, p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 u3 y6 P  N; ?+ [0 y# X: X) H2 D' N# e) y* _
A: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3 b. r7 L7 {" W  M7 _# V
  y+ @: @5 T. r3 j( g/ s6 VB:空间混合: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不同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上非常邻近的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它们独立地分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这种混合称空间混合。& n/ v% q, ~/ G4 y  P
色彩知识(四)7 J& l! V9 f1 X! U; }  ?' R: |* u
色彩对比6 P5 Y+ D- t) _8 e0 b

; ^8 L) r( _* S5 x; X" ~) t生活中的色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我们观察色彩时,或是在一定背景中观察,或是几种色彩并列,或是先看某种色彩再看另一种色彩,等等。这样所看到的色彩就会发生变化,形成色彩对比现象,影响心理感觉。2 s# ]% K# i, J0 ~% N
' J/ F! X: x; n5 M8 F+ |( h; r! X
1、色彩对比
5 V$ m% ~1 q% ]: j0 h' V: S! Y
( Q$ c" ?$ n9 W5 b7 A% D1 o* P( }7 }在色彩对比的状态下,由于相互作用的缘故,与单独见到的色彩是不一样。这种现象是由是视觉残像引起的。当我们短时间注视某一色彩图形后,再看白色背景时,会出现色相、明度关系大体相仿的补色图形。如果背景是有色彩的,残像色就与背景色混色。并置色的情况下,就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因此,当我们进行配色设计时。就应当考虑到由于补色残像下形成的视觉效果,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 ~* ^% w4 N2 I7 H0 X: ~3 Z; ~% z$ G& G9 q+ r  x
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g( c! m' t1 ^  X. ?* S' }. _  L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并致配色时,相邻两色会互相影响,这种对比称为同时对比。其对比效果主要是:在色相上,彼此把自己的补色加到另一方色彩上,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越强烈;在明度上上,明度高的越高,明度低的越低;越接近交界线,影响越强烈,并引起色彩渗漏现象。 2 ^- G) E$ ~! W$ o! W$ e

$ ?6 K6 D% y' {' u) A当看了一种色彩再看一种色彩时,会把前一种色彩的补色加到后一种色彩上,这种对比称为继时对比。例如看了绿色再看黄色时,黄色就有鲜红的感觉。
  x; O7 b" Z' W& L
/ Y% L; V& Q: {# j+ J5 U8 V边缘对比! y+ W" u- o# G! }, L

5 X8 m  O1 t/ v+ |5 C) Z两种颜色对比时,在两种颜色的边缘部分对比效果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边缘对比。尤其是两种颜色互为补色时候,对比更强烈。
. X7 x  _9 S5 g! a4 ^6 B( F9 M) A! C
; g" ]$ B9 a4 K8 c, ]1 f! n1 n如图,红色和绿色是补色关系,形成强烈的对比,两色的边缘感觉带有一种耀眼的边线,实际上是没有边线的。这就是强烈对比产生的错觉。
$ n6 \$ p" W* _9 R5 o" v2 V6 H. Q, v/ n
在设计中要缓和这种对比通常采用渐变、加白边、或加阴影等办法
& k) |- v2 ^  x# y色相对比2 l  _! V6 o9 i- C* {

  c8 r9 w; o3 r7 k" ?在色彩三属性中以色相差异为主形成的对比称为色相对比。
5 {* H1 L. K6 s6 z% L. z6 X明度对比
$ u: a) b7 n. z) o* c! h8 h
5 `7 B, U% D$ ~: n; ^
! @+ \& N( ]0 ?6 r1 e0 q0 x在色彩三属性中以明度的差异形成的对比称为明度对比。明度高的会显得明亮,明度低的会显得更暗。例如同一明度的色彩,在白底上会显得暗,而在黑色背景上却显得更亮。 9 k2 {0 ~6 b; w. H; [+ e
纯度对比
* s% p( |8 u! e/ F在色彩三属性中以纯度差异形成的对比称为纯度对比。同一纯度的颜色,在几乎等明度、等色相而纯度不同的两种颜色背景上时,在纯度低的背景色上的会显得鲜艳一些,而在纯度高的背景色上会显得灰浊。
( c% J+ i2 m/ {8 F
! s. `6 Y) ?3 ^, M3 s, A( s4 f以上对比在实际应用中单独存在的情况比较少,往往是两种或者更多种对比同时存在,只是主次强弱不同而已。同时对比
& ~5 r4 g" ?+ ]. J) x) s' }- e; m& |9 L8 h
  结果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的性质,都带有相邻色的补色光。4 x8 }7 Y! v2 O4 F8 Q

, Q- \+ `9 n3 z  例如: 同一灰色在黑底上发亮,在白底上变深。
- t4 C+ j7 A7 v% d6 L* W
2 ]8 t9 u# U( f8 q' t2 k7 |  同一黑色在红底上呈绿灰味,在绿底上呈红灰味,在绿底上呈红灰味,在紫底上呈黄灰味,在黄底上呈紫灰味。0 F- H/ j8 V3 |  G# f4 G: I

0 V/ Y+ k5 f( r7 b7 g0 ~  同一灰色在红、橙、黄、绿、青、紫底上都稍带有背景色的补色味红与紫并置,红倾向于橙,紫倾向于蓝。相邻之色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方向 红与绿并置,红更觉其红,绿更觉其绿。/ I+ J2 ?  s; e+ L$ ]3 ^. i* P
# ^3 k  i8 s" M! Y0 y
  色彩同时对比,在交界处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又称为边缘对比。现将色彩同时对比的规律归纳如下:6 G# M' O4 K3 h! {3 e) ^) @" y, D# R

  P, p! \) [6 Y! \" C3 A4 B6 O# G  1、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者更艳灰者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 2、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3、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强烈,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明度也同时增加。4、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同时以相邻交界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5、同时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时效果最为醒目% t. U% ]3 H4 i9 H1 ]$ F
 强化同时对比效果的方法: (1)提高对比色彩的纯度,强化纯度对比作用;(2)使对比之色建立补色关系,强化色相对比作用 (3)扩大面积对比关系,强化面积对比作用。6 [; X  i& L  i4 o/ s1 o$ h
& e; l$ p2 K0 p& ]. s
抑制的方法:2 V& w) @* l% W3 w

1 @1 Y. F+ Z1 x4 n* e& ?  (1)改变纯度,提高明度,缓和纯度对比作用;
# g! |- c' V, s) K) |) p, ]( h) M$ {  h
  (2)破坏互补关系,避免补色强烈对比;4 s4 _0 T1 |; L; \

, ]9 v& f3 j- U3 B$ u  (3)采用间隔、渐变的方法,缓冲色彩对比作用;
% ]  K% u- Y/ _% F* u, B
  K7 ]' v; F5 x0 R2 E" I  k, E$ L  (4)缩小面积对比关系,建立面积平衡关系。
9 W9 b% i4 h) \0 Z( Z, ?6 E. ~( B" V$ q
  例如:橙色底上配青灰能强化同时对比作用;而橙色底上配黄灰就能抑制同时对比作用。
' U+ c" ~3 ~1 l- s. b
' @0 r6 {  I5 X! R  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说明了人类的眼睛只有在互补关系建立时,才会满足或处于平衡。”“视觉残像的现象和同时性的效果,两者都表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实,即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这种补色没有出现,视力还会自动地产生这种补色。”“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便会在视觉中建立精确的平衡。”伊顿提出的“补色平衡理论”揭示了一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对色彩艺术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色彩构成过分暖昧而缺少生气时,那么互补色的选择是十分有效的配色方法,无论是舞台环境色彩对人物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还是商品广告及陈列等等,巧妙地运用互补色构成,是提高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_! t8 A9 g* R8 Z# f6 V& `! p. N

7 H6 ?; M- L* ^' P4 A% [5 ~6 U  “补色平衡理论”在医疗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用。根据视觉色彩互补平衡的原理,医院手术室、手术台、外科医生护士的衣服一般都采用绿色,这不仅因为绿色是中性的温和之色,更重要的是绿色能减轻外科医生因手术中长时间受到鲜红血液的刺激引起的视觉疲劳,避免发生视觉残像而影响手术正常进行。9 l4 D! p5 d4 m0 n" L

) x4 q- Q8 {( |/ L8 j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  1 D1 ?" k/ W+ t, h
$ f9 U  ^* X3 u6 A
色彩具有前进、后退感是色彩设计者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生理学上讲,人眼晶状体的调节,对于距离的变化是非常精密和灵敏的,但是它总是有一定的限度,对于波长微小的差异就无法正确调节。眼睛在同一距离观察不同波长的色彩时,波长长的暖色如红、橙等色,在视网膜上形成内侧映像;波长短的冷色如蓝、紫等色,则在视网膜上形成外侧映像。因此暖色好像在前进,冷色好像在后退。 $ B# B3 Y; M* [
: S2 X* I; R1 w9 W
  色彩的前进、后退感除与波长有关,还与色彩对比的知觉度有关,凡对比度强的色彩具有前进感,对比度弱的色彩具有后退感;膨胀的色彩具有前进感,收缩的色彩具有后退感;明快的色彩具有前进感,暧昧的色彩具有后退感;高纯度之色具有前进感,低纯度之色具有后退感。色彩的前进、后退感形成的距离错视原理,在绘画中常被用来加强画面空间层次,如画面背景或天空退远可选择冷色,色彩对比度也应减弱;为了使前景或主体突出应选择暖色,色彩对比度也应加强。
+ _& \2 r% X) i色彩知识 (五)
; J& J+ o) o' X色彩的感觉
& C! {# s. R6 l- O9 T  C2 `5 y6 P4 M- O+ H
色彩的错视与幻觉   ; g$ R8 r' L1 y+ M6 ~, o
& L$ n& \2 u* \+ D9 N' I& h4 C
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并不会立刻消失,这种视觉现象叫做视觉后像。视觉后像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也称为视觉残像。如果眼睛连续视觉两个景物,即先看一个后再看另一个时,视觉产生相继对比,因此又称为连续对比。视觉后像有两种:当视觉神经兴奋尚未达到高峰,由于视觉惯性作用残留的后像叫正后像;由于视觉神经兴奋过度而产生疲劳并诱导出相反的结果叫负后像。无论是正后像还是负后像均是发生在眼睛视觉过程中的感觉,都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景像。
- T- R  [. l; }! l/ c7 W0 E$ f! H+ o2 G( t, X
  正后像6 m* d2 T8 Q: d. f
  \5 {8 a5 i8 u5 A
  节日之夜的烟花,常常看到条条连续不断的各种造型的亮线。其实,任意一瞬间,烟火无论在任何位置上只能是一个亮点,然而由于视觉残留的特性,前后的亮点却在视网膜上引成线状。再如你在电灯前闭眼三分钟,突然睁开注视电灯两三秒钟,然后再闭上眼睛,那么在暗的背景上将出现电灯光的影像。以上现象叫正后像。电视机、日光灯的灯光实际上都是闪动的,因为它闪动的频率很高,大约100次/秒上,由于正后像作用,我们的眼睛并没有观察到。电影技术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发明的,在电影胶卷上,当一连串个别动作以16图形/秒以上的速度移动的时候,人们在银幕上感觉到的是连续的动作。现代动画片制作根据以上原理,把动作分解绘制成个别动作,再把个别动作续起来放映,即复原成连续的动作。/ r! X$ G  [; J' m+ \
8 _) Q& F0 N3 ^6 y* A6 o
  负后像
/ C: n- n+ j# a" ^. b7 G* n' F- y% W
6 G0 K/ X) z* P2 `  e  正后像是神经正在兴奋而尚未完成时引起的,负后像则是经兴奋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它的反映与正后像相反。例如:当你长时间(两分钟以上)的凝视一个红色方块后,再把目光迅速转移到一张灰白纸上时,将会出现一个青色方块。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可解释为:含红色素的视锥细胞,长时间的兴奋引起疲劳,相应的感觉灵敏度也因此而降低,当视线转移到白纸上时,就相当于白光中减去红光,出现青光,所以引起青色觉。由此推理,当你长时间凝视一个红色方块后,再将视线移向黄色背景,那么,黄色就必然带有绿味(红视觉后像为青,青+黄=绿,参见下表)。
# T9 \! x0 u7 F- P- u; J! T7 Z1 v0 |! p6 s
  又例如:在一白色和灰色背景上,长时间地(两分钟以上)注视一红色方块,然后迅速抽去色块,继续注视背景的同一地方,背景上就会呈现青色方块。这一诱导出的补色时隐时现多次复现,直至视觉的疲劳恢复以后才完全消失。这种现象也是负后像。明度对比也会产生负后像。
) R( |4 J& N; J2 m1 j6 u
7 A+ _3 u. O  _  先看的色彩?  后看的色彩   对比后的色彩感觉
! a: K1 l6 q( v    红       橙        黄味橙
6 I( A, T; r5 t' M2 h( j    红       黄        绿味黄* n8 k! O0 V, \, O% D% X
     红       绿        蓝味绿  + U" k5 P: Y9 f5 [9 E
    红       蓝       绿味蓝
8 Q3 v5 j% G% i: K8 r6 J4 |8 _  i6 z. t    红       紫        蓝味紫  
8 D0 ]- `: B. p2 j0 E    橙       红        紫味红  % u. J0 n$ \3 r2 f% r5 c
    橙       黄        绿味黄. S5 H' Q1 ]9 ]3 r9 H1 g5 q: @: P0 y
    橙       绿        蓝味绿  
+ M5 |) C$ X3 X( n2 {    橙       紫        蓝味紫  
6 Q, v/ {4 L+ R    橙       蓝        紫味蓝% i* S4 M* m8 ]* p. G
    黄       红        紫味红  4 T: d* j% y1 O2 }
    黄       橙        红味橙  : R" m' w; n* l5 \) d
    黄       绿        蓝味绿  
3 W# C' Z3 h! M, }( W/ T    黄       蓝        紫味蓝  
7 d& A! M6 \/ l( Q0 R    黄       紫        蓝味紫  
& L. O9 z7 f2 y+ h: D    绿       红        紫味红- @# |+ ~( g8 S7 C3 V" w
    绿       橙        红味橙
; M/ p1 i3 e' {1 i4 R    绿       黄        橙味黄  
, A% j$ j- C9 `5 ?1 m; J1 [    绿       蓝        紫味蓝  - [& O2 N5 _+ w* S
    绿       紫        红味紫  
& i) X) I' [4 K! _3 e0 X! G    蓝       红        橙味红  ) ?2 |! S5 a  y: P; t5 k
    蓝       橙        黄味橙  
. I! _; ?2 G+ }    蓝       黄        橙味黄  : m: K; M4 I+ e' ?
    蓝       绿        黄味绿
2 q8 M& U1 C9 B+ ~- E& K    蓝       紫        红味紫  
- L8 I6 y7 A) f# p) `1 r    紫       红        橙味红  
9 W1 |+ t+ Z" O7 C4 P    紫       橙        黄味橙  
' C( D+ i/ d# f4 S    紫       黄        绿味黄8 Z, ]  ~* ?" L# m4 h  ]& c8 }7 ]
    紫       绿        黄味绿  
% d( Z+ D" m7 k7 [- _+ ]0 s    紫       蓝        绿味蓝
1 f/ _! T4 K0 p' M8 L$ ~
4 @$ a& D5 y# E/ F. i灰色的背景上,如果注视白色(或黑色)方块,迅速抽去白色(或黑色)方块,灰底上上将呈现较暗(或较亮)的方块。
2 D+ w2 t4 p; m4 j
2 F. `* P# f+ {# V; b  视觉负后像的干扰常常使我们在判断颜色时发生困难。例如,初学色彩者在练习看色时,长时间的色彩刺激会引起视觉疲劳而产生后像,感受色彩的灵敏度不断降低,色彩分辨能力迅速下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注意观察与看色的节奏,避免视觉疲劳。
4 \( T% S" \2 J5 V+ Y4 q, H8 u/ F2 ]- j
  同时对比 结果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的性质,都带有相邻色的补色光。
4 ~/ U5 Y# i' }, R4 b. m6 [! g0 H3 R: Y# R4 O' d) G4 R
  例如:
3 \* Y( i, ?% x6 S; Z" f4 T9 z
5 q5 [- W4 s- I0 i- s, g$ C  同一灰色在黑底上发亮,在白底上变深。" g3 i5 {# p8 x
- m) ^: v: c3 J5 B. Z
  同一黑色在红底上呈绿灰味,在绿底上呈红灰味,在绿底上呈红灰味,在紫底上呈黄灰味,在黄底上呈紫灰味。( i/ d7 I$ P/ q/ [, R* Q- a
: ~0 I% P, P* n; u) l( C" d
  同一灰色在红、橙、黄、绿、青、紫底上都稍带有背景色的补色味红与紫并置,红倾向于橙,紫倾向于蓝。相邻之色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方向。
6 i! J; L3 I2 w( i/ l
. W' c% b8 ?( B0 ]  @. g! E1 t5 S  红与绿并置,红更觉其红,绿更觉其绿。) q4 R  p" f/ F" n, m

9 I  k% ~% z3 Z/ ~3 X4 q  色彩同时对比,在交界处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又称为边缘对比。现将色彩同时对比的规律归纳如下:
2 x. R1 \+ e9 p3 y
( r1 B! u0 n! w/ O7 c! c  1、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者更艳,灰者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 v& P# k' I; o( \7 }

+ Z0 r3 g- L4 P1 B# i+ v0 G$ Z  2、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h% C) |, {! Q

8 S, n  R# M, ?. S8 a* R: O, I  3、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强烈,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明度也同时增加。
# }: u- f6 \+ b# G1 G1 `+ Z1 g. N- h: H! k, p' s3 w
  4、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同时以相邻交界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0 d$ v2 ]$ V* ~# [2 f$ i9 w, c- M0 c: i4 L
  5、同时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时效果最为醒目。
5 a7 C$ k$ T1 o: d1 y, ?$ W+ i# V7 Y! |8 O( c
  强化同时对比效果的方法:9 w8 Q& O4 D0 p- c9 `4 \$ \" D
, ?, C0 e2 E+ c/ N5 b, t) E) E( S" @
  (1)提高对比色彩的纯度,强化纯度对比作用;
4 [0 |" }  z6 q6 U* ^/ X; s; M% _& K
% Z4 q; S# f1 R5 U  (2)使对比之色建立补色关系,强化色相对比作用;
. V; X' N) S: M$ N
* w4 @3 Y6 |' e  ]; D  (3)扩大面积对比关系,强化面积对比作用。% q* B/ v, d) j7 b1 d8 o

  O. _" D9 W4 H$ ^* Q6 r& q  抑制的方法:: @% C. ~9 j+ \0 b7 q$ E2 B
$ O8 V' ^3 [  y0 o& j# Z
  (1)改变纯度,提高明度,缓和纯度对比作用;" |8 ]% M! y( k' D- z) z; G

' g8 G4 e$ J, }4 P6 F8 s0 K  (2)破坏互补关系,避免补色强烈对比;
0 h$ o% y* i0 s( }: d7 x% i( A
; C6 L6 H: _, m% B" N' ]  (3)采用间隔、渐变的方法,缓冲色彩对比作用;: S4 g/ Z* ]2 }( }9 Z
* T% d4 X9 f3 N. {
  (4)缩小面积对比关系,建立面积平衡关系。# C/ D: B3 J3 S& N

0 s' y* H# \3 a  例如:橙色底上配青灰能强化同时对比作用;而橙色底上配黄灰就能抑制同时对比作用。$ V/ N8 n' C6 W/ c* S! v, Z* q
8 a' g8 g2 }' u+ L  l2 K+ G
  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说明了人类的眼睛只有在互补关系建立时,才会满足或处于平衡。”“视觉残像的现象和同时性的效果,两者都表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实,即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这种补色没有出现,视力还会自动地产生这种补色。”“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便会在视觉中建立精确的平衡。”伊顿提出的“补色平衡理论”揭示了一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对色彩艺术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色彩构成过分暖昧而缺少生气时,那么互补色的选择是十分有效的配色方法,无论是舞台环境色彩对人物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还是商品广告及陈列等等,巧妙地运用互补色构成,是提高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 z/ G0 C6 S9 Q7 Z! a4 p5 U4 J% ~- {: x" {
  “补色平衡理论”在医疗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用。根据视觉色彩互补平衡的原理,医院手术室、手术台、外科医生护士的衣服一般都采用绿色,这不仅因为绿色是中性的温和之色,更重要的是绿色能减轻外科医生因手术中长时间受到鲜红血液的刺激引起的视觉疲劳,避免发生视觉残像而影响手术正常进行。
/ n% O" w1 l* X4 F8 n/ ~) p, c' e* X8 r
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  ; z. O  y5 C7 \1 Y& m! R
% n5 P  k$ V' u  r5 R! l: |
  色彩具有前进、后退感是色彩设计者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生理学上讲,人眼晶状体的调节,对于距离的变化是非常精密和灵敏的,但是它总是有一定的限度,对于波长微小的差异就无法正确调节。眼睛在同一距离观察不同波长的色彩时,波长长的暖色如红、橙等色,在视网膜上形成内侧映像;波长短的冷色如蓝、紫等色,则在视网膜上形成外侧映像。因此暖色好像在前进,冷色好像在后退。 2 k. p$ S7 [) B1 e# B% ~' }
6 R8 q6 r6 @5 m' V# f
  色彩的前进、后退感除与波长有关,还与色彩对比的知觉度有关,凡对比度强的色彩具有前进感,对比度弱的色彩具有后退感;膨胀的色彩具有前进感,收缩的色彩具有后退感;明快的色彩具有前进感,暧昧的色彩具有后退感;高纯度之色具有前进感,低纯度之色具有后退感。色彩的前进、后退感形成的距离错视原理,在绘画中常被用来加强画面空间层次,如画面背景或天空退远可选择冷色,色彩对比度也应减弱;为了使前景或主体突出应选择暖色,色彩对比度也应加强。
6 s6 l( p$ J) u  U* D
/ p8 G" n' p; Q- B; O* ^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 
; x! }. K' c' M3 [. e( o1 Y5 z3 C3 b, k) w+ S
  据说法兰西国旗一开始是由面积完全相等的红、白、蓝三色制成的,但是旗帜升到空中后在感觉是三色的面积并不相等,于是召集了有关色彩专家进行专门研究,最后把三色的比例调整到红35%、白33%、蓝37%的比例时才感觉到面积相等。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9 P+ t9 a  ~, Z' R
! G8 p  z* @5 t% m9 d" p
  因为当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同时通过水晶体时,聚集点并不完全在视网膜的一个平面上,因此在视网膜上的影像的清晰度就有一定差别。长波长的暖色影像似焦距不准确,因此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影像模糊不清,似乎具有一种扩散性;短波长的冷色影像就比较清晰,似乎具有某种收缩性。所以,我们平时在凝视红色的时候,时间长了会产生眩晕现象,景物形象模糊不清似有扩张运动的感觉。如果我们改看青色,就没有这种现象了。如果我们将红色与蓝色对照着看,由于色彩同时对比的作用,其面积错视现象就会更加明显。: [- ]1 z. r: [! ?  _' R$ q1 I
/ d( W+ z5 R! |4 X. L' E
  色彩的膨胀、收缩感不仅与波长有关,而且还与明度有关。由于“球面像差”物理原理,光亮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影像的轮廓外似乎有一圈光圈围绕着,使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影像轮廓扩大了,看起来就觉得比实物大一些,如通电发亮的电灯钨丝比通电前的钨丝似乎要粗得多,生理物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光渗”现象。歌德在《论颜色的科学》一文中指出: “两个圆点同样面积大小,在白色背景上的黑圆点比黑色背景上的白圆点要小1/5。”同一个人。日出和日落时,地平线上仿佛出现一个凹陷似的,这也是光渗作用而引起的视觉现象。
2 x+ ?" D0 V& y; P4 A3 G/ @/ v. Y2 |* ?% B' A( o! ~
  宽度相同的印花黑白条纹布,感觉上白条子总比黑条子宽;同样大小的黑白方格子布,白方格子要比黑方格略大一些。超市中,小商品、小包装若要使它显眼一些,宜采用鲜艳的浅色;如果要它显得高贵精致,宜采用沉着的深色或黑色。为了扩大建筑或交通工具的室内空间感,色彩设计宜采用乳白、浅米、象牙等淡雅明快的色调,像卫生间等特别狭小的空间还可以利用镜子作墙面,利用镜子的反射来增加面积的宽畅度和明亮度( o* S/ U+ F; U5 z1 L
色彩知识(六)6 n) v1 H. Q% I$ [
色彩的表情# j; G1 {  X9 B
无论是有彩色还是无彩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每一种色相当它的纯度和明度发生变化,或者处于不同的颜色搭配关系时,颜色的表情也就随之改变了。因此 要想说出各种颜色的表情特征,就像要说出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一样困难,然而对于典型的性格,我们还是可以作出一些描述。
& X1 t7 {5 R8 r/ `红色Red 1 R! S& r' K# e, U' j8 `3 S9 b
$ r. C) F$ X3 t9 e/ W
  红色是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它能使肌肉的机能和血液循环加快。由于红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种媒体中也被广泛的利用,除了具有较佳的明视效果之外,更被用来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另外红色也常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示用色,人们在一些场合或物品上,看到红色标示时,常不必仔细看内容,及能了解警告危险之意,在工业安全用色中,红色即是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的指定色。1 v6 v( i8 Z- n

  x  J* o, J$ s1 R9 q  u4 \. A' M  大红色一般用来醒目,如红旗、万绿丛中一点红;浅红色一般较为温柔、幼嫩,如:新房的布置、孩童的衣饰等;深红色一般可以作衬托,有比较深沉热烈的感觉。
2 N) f. r# M! ^) ~" N/ I4 y( F) h6 }. Y; L. H- R$ n
  红色与浅黄色最为匹配,大红色与绿色、橙色、蓝色(尤其是深一点的蓝色)相斥,与奶黄色、灰色为中性搭配。 9 A5 H) ]( _$ a: H8 a" S
) ]% J' ]) ~4 f
橙色 Orange
% X$ v$ `8 Q$ V8 M8 i+ Q) x/ z% L8 b! r6 M6 L$ w6 S: h
  橙色是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它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橙色稍稍混入黑色或白色,会变成一种稳重、含蓄又明快的暖色,但混入较多的黑色,就成为一种烧焦的色;橙色中加入较多的白色会带来一种甜腻的感觉。! B& }; D& J5 p, g0 q% C
& P8 [! _6 X9 }
  橙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戒色,如火车头,登山服装,背包,救生衣等,橙色一般可作为喜庆的颜色,同时也可作富贵色,如皇宫里的许多装饰。橙色可作餐厅的布置色,据说在餐厅里多用橙色可以增加食欲。
9 E$ G* W5 }' m
' }; i% L9 N# K- ^" ]' \  橙色与浅绿色和浅蓝色相配,可以构成最响亮、最欢乐的色彩。橙色与淡黄色相配有一种很舒服的过渡感。橙色一般不能与紫色或深蓝色相配,这将给人一种不干净、晦涩的感觉。由于橙色非常明亮刺眼,有时会使人有负面低俗的意象,这种状况尤其容易发生在服饰的运用上,所以在运用橙色时,要注意选择搭配的色彩和表现方式,才能把橙色明亮活泼具有口感的特性发挥出来。 ) g9 B: p) Z7 ?8 O  y9 z
. ^+ X# I% [$ q2 ^+ |
黄色 Yellow # ~( H* W7 X2 A, m

, o$ x7 M1 d, r) u% ]  黄色的灿烂、辉煌,有着太阳般的光辉,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黄色有着金色的光芒,有象征着财富和权利,它是骄傲的色彩。在工业用色上,黄色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醒注意,如交通标志上的黄灯,工程用的大型机器,学生用雨衣,雨鞋等,都使用黄色。黄色在黑色和紫色的衬托下可以达到力量的无限扩大,淡淡的粉红色也可以像少女一样将黄色这骄傲的王子征服。黄色与绿色相配,显得很有朝气,有活力;黄色与蓝色相配,显得美丽、清新;淡黄色与深黄色相配显得最为高雅。
: u6 _1 p0 d' N; L+ t' x
' t5 c: u% r0 i0 w9 y  [  淡黄色几乎能与所有的颜色相配,但如果要醒目,不能放在其它的浅色上,尤其是白色,因为它将是你什么也看不见。深黄色一般不能与深红色及深紫色相配,也不适合与黑色相配,因为它会使人感到晦涩和垃圾箱的感觉。 5 n$ D& i, t7 I- x) a  L

+ ]. D8 Z! |9 ?' c绿色 Green 1 F- G/ i% M' @/ v' N
1 m; b* H4 l9 e1 T+ e! @
  在商业设计中,绿色所传达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符合了服务业,卫生保健业的诉求,在工厂中为了避免操作时眼睛疲劳,许多工作的机械也是采用绿色,一般的医疗机构场所,也常采用绿色来作空间色彩规划即标示医疗用品。
. f- `) e! @# m$ Y2 U; i' Y
5 k" i+ ^9 n2 |  鲜艳的绿色是一种非常美丽、优雅的颜色,它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绿色宽容、大度,几乎能容纳所有的颜色。绿色的用途极为广阔,无论是童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使用绿色决不失其活泼、大方。在各种绘画、装饰中都离不开绿色,绿色还可以作为一种休闲的颜色。1 D5 L( L+ |) R+ J1 n/ ]0 [3 q

0 S* i! {9 d) f0 Q* c6 C: S( Z  绿色中渗入黄色为黄绿色,它单纯、年轻;绿色中渗入蓝色为蓝绿色,它清秀、豁达。含灰的绿色,仍是一种宁静、平和的色彩,就像暮色中的森林或晨雾中的田野。深绿色和浅绿色相配有一种和谐、安宁的感觉;绿色与白色相配,显得很年轻;浅绿色与黑色相配,显得美丽、大方。绿色与浅红色相配,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深绿色一般不与深红色及紫红色相配,那样会有杂乱、不洁之感。
' r+ O' B1 z/ T/ H
: K0 ?% C( X6 Q! n+ h( m蓝色 Blue - T: C0 {* _! K  n4 j

7 [! y( o$ w, |+ X4 \2 ^  蓝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这辽阔的景色都呈蔚蓝色。蓝色是永恒的象征,它是最冷的色彩。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文静、 理智、安祥与洁净。 
/ q% l2 Y; T" F" d# Z7 @( a
( a: R& z$ z. B# V4 t  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在商业设计中,强调科技,效率的商品或企业形象,大多选用蓝色当标准色,企业色,如电脑,汽车,影印机,摄影器材等等,另外蓝色也代表忧郁,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个意象也运用在文学作品或感性诉求的商业设计中。! m' M" L  o6 f3 h( T  g) T" w; y

* ~* w1 Z# m  d# V2 n- P5 ]8 Z6 A  蓝色的用途很广,蓝色可以安定情绪,天蓝色可用作医院、卫生设备的装饰,或者夏日的衣饰、窗帘等。在一般的绘画及各类饰品也决离不开蓝色。! u) X( E: c5 z% {$ W
& @) y, W- x* T3 a4 i4 W
  不同的蓝色与白色相配,表现出明朗、清爽与洁净;蓝色与黄色相配,对比度大,较为明快;大块的蓝色一般不与绿色相配,它们只能互相渗入,变成蓝绿色、湖蓝色或青色,这也是令人陶醉的颜色;浅绿色与黑色相配,显得庄重、老成、有修养。深蓝色不能与深红色、紫红色、深棕色与黑色相配,因为这样既无对比度,也无明快度,只有一种赃兮兮、乱糟糟的感觉。 ; @8 S8 T6 `1 r7 j, u) Z
( ?1 E2 y4 Q0 G+ p7 k& c! ^
紫色 purple
3 g; _0 C' D0 V& E3 z; r* }: [8 u) ]' U" e1 s1 l% H5 x1 P
( L& Q  X9 d3 S- b
' ?$ h! d8 s, G6 f" Z* y
  由于具有强烈的女性化性格,在商业设计用色中,紫色也受到相当的限制,除了和女性有关的商品或企业形象之外,其他类的设计不常采用为主色。
; q) F; o5 V8 i5 E  z1 M) Q: u! r+ l( Z9 k
  紫色是波长最短的可见光波。紫色是非知觉的色,它美丽而又神秘,给人深刻的印象,它既富有威胁性,又富有鼓舞性。紫色是象征虔诚的色相,当光明与理解照亮了蒙昧的虔诚之色时,优美可爱的晕色就会使人心醉!1 j) {4 O. N. l% H) R7 s, P
, w9 S! m" l! F; C! |+ d8 D+ U, v
  用紫色表现孤独与献身,用紫红色表现神圣的爱与精神的统辖领域,这就是紫色带来的表现价值。
- z" M! L, h8 M+ R1 q4 o7 E( U
7 B7 P: h6 Y: F: e$ m6 `  紫色处于冷暖之间游离不定的状态,加上它的低明度性质,构成了这一色彩心理上的消极感。与黄色不同,紫色不能容纳许多色彩,但它可以容纳许多淡化的层次,一个暗的纯紫色只要加入少量的白色,就会成为一种十分优美、柔和的色彩。随着白色的不断加入,产生出许多层次的淡紫色,而每一层次的淡紫色,都显得那样柔美、动人。
  a1 N, o4 ^' F/ l# s* K9 Q4 x
- q' y7 R9 B# |; ~. n0 Q! u褐色 brown
. i  a' H2 e7 \* J
$ S. f0 ^* T5 k0 r0 v , Q- F' i3 x: a9 o. m
+ q/ i6 o- |! G% B2 K
  褐色通常用来表现原始材料的质感,如麻,木材,竹片,软木等,或用来传达某些饮品原料的色泽即味感,如咖啡,茶,麦类等,或强调格调古典优雅的企业或商品形象。 ( I+ j: z" J- W+ n9 m
+ h* q: q# p' I& s# d6 `% }& L
白色
3 L- D9 ^* P8 r1 a: o6 S6 |
8 G5 X+ H  A& [, i( Y  白色具有高级,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纯白色会带给别人寒冷,严峻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白色时,都会掺一些其他的色彩,如象牙白,米白,乳白,苹果白,在生活用品,服饰用色上,白色是永远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颜色作搭配。黑色 Black : B& W  e5 \5 l6 [- ?2 _7 y
0 k; f" o% E" q& o

* o/ h6 ~) X- M9 C* U0 k' w. o
' w+ g; g; Z4 W. v  黑色具有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许多科技产品的用色,如电视,跑车,摄影机,音响,仪器的色彩,大多采用黑色,在其他方面,黑色的庄严的意象,也常用在一些特殊场合的空间设计,生活用品和服饰设计大多利用黑色来塑造高贵的形象,也是一种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适合和许多色彩作搭配。 - M3 j# H& ~$ u/ n

/ l2 ?0 a$ y  a7 o灰色 Gray 6 P. Y5 c' p" E: A( Q( T3 R

0 Q$ |' G4 \5 ?- e9 Q 
% q5 G) K4 h+ |' p9 I7 m  灰色具有柔和,高雅的意象,而且属于中间性格,男女皆能接受,所以灰色也是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在许多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和金属材料有关的,几乎都采用灰色来传达高级,科技的形象,使用灰色时,大多利用不同的层次变化组合或他配其他色彩,才不会过单一,沉闷,而有呆板,僵硬的感觉。
# N: d9 d% O/ W: [: V8 Y5 N+ \% i" i# y" h" b$ i8 k
  黑色与白色是对色彩的最后抽象,代表色彩世界的阴极和阳极。太极图案就是以黑、白两色的循环形式来表现宇宙永恒的运动的。黑色意味着空无,像太阳的毁灭,像永恒的沉默,没有未来,失去希望。而白色的沉默是有无穷的可能。黑白两色是极端对立的色,它们又总是以对方的存在显示自身的力量。它们似乎是整个色彩世界的主宰。8 t+ [5 m* p- X) a! S3 S

; u0 i# u% C0 C  在色彩体系中灰色恐怕是最被动的色彩了,它是彻底的中性色,依靠邻近的色彩获得生命。灰色意味着一切色彩对比的消失,是视觉最安稳的休息点。然而,人眼不能长久地、无限地注视着灰色,因为无休止的休息意味着死亡。7 ?8 B3 q/ p8 F: T# _5 R, s& J
% f! x9 n( Z5 q& _, }5 V
黑、白、灰在色彩配色中占有相当主要的地位,它们活跃在各种配色中,最大限度地改变对方的明度、亮度与色相,产生出多层次、多品种的优美色彩,因此它们是决不可忽视的无彩色。
6 K7 a, h& H) J* F$ `$ G; e
) z4 {5 T( ^% D色彩知识(七)2 r* I9 B! g( K! H
色彩体系6 W* D5 Y0 \8 S: ~: t

: q+ s( i: ^+ P9 y4 v& {7 n色彩表示体系' G# G0 V9 ?' i  U9 ]( ~# F" }
5 v# ^! Y" G* a) s" r# C
全世界自制国际标准色的国家有三个,他们的代表机构是美国的曼澈尔(MUNSELL)德国的奥斯特华德(OSTWALD)及日本的日本色研所(P.C.C.S) + G* k' u+ l% V
( V( ^! ]1 [9 w( G( e, ]* y( j
蒙赛尔色彩体MUNSELL
) p& |# V, d5 |) A  z  ]0 V8 F
: S- O* n  _% y# J' c MUNSEL:蒙塞尔的色相分为10个,每色相再细分为10,共有100个色相,并以5为代表色相,色相之多几乎是人类分辨色相的极限。蒙塞尔的明度共分为11阶段,N1、N2、N3……N10,而彩度也因各纯色而长短不同,例如5R纯红有14阶段,而5BG只有6阶段,其表色树状体也因而呈不规则状。
) O, _+ j& S$ K& k7 N) G# f; j5 B4 L0 N0 C
  蒙塞尔所创建的颜色系统是用颜色立体模型表示颜色的方法。它是一个三维类似球体的空间模型,把物体各种表面色的三种基本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全部表示出来。以颜色的视觉特性来制定颜色分类和标定系统,以按目视色彩感觉等间隔的方式,把各种表面色的特征表示出来。目前国际上已广泛采用蒙塞尔颜色系统作为分类和标定表面色的方法。# K7 L  R. g! e5 p) Q7 {( v0 V$ g

' P8 D0 V, o/ b& u( W- b1 @  蒙塞尔颜色立体如图3-4所示,中央轴代表无彩色黑白系列中性色的明度等级,黑色在底部,白色在顶部,称为蒙塞尔明度值。它将理想白色定为10,将理想黑色定为0。蒙塞尔明度值由0-10,共分为11个在视觉上等距离的等级。* ^: Q2 J! c4 h3 n7 E
任何颜色都可以用颜色立体上的色相、明度值和彩度这三项坐标来标定,并给一标号。标定的方法是先写出色相H,再写明度值V,在斜线后写彩度C。
+ M/ u( ^8 y* e4 {- C3 C* U! |5 Y* c: R3 F: W4 ~  Q* C- x+ z
  HV/C=色相明度值/彩度7 }4 ]3 q/ ~% e' _

+ O$ X" \  D; X例如标号为10Y8/12的颜色:它的色相是黄(Y)与绿黄(GY)的中间色,明度值是8,彩度是12。这个标号还说明,该颜色比较明亮,具有较高的彩度。3YR6/5标号表示:色相在红(R)与黄红(YR)之间,偏黄红,明度是6,彩度是5。
5 }' J/ K. W0 m2 ?- y% i. W2 s/ P1 O" J7 {& @: Z
  对于非彩色的黑白系列(中性色)用N表示,在N后标明度值V,斜线后面不写彩度。
6 b! v: J# _  I6 U9 _7 k1 i' n; {+ }* @1 R
  NV/=中性色明度值/
6 C$ A0 B) ?: m  o& J8 y: d
7 l( M6 r5 V% w- X+ K  例如标号N5/的意义:明度值是5的灰色。% u% G2 j7 ~$ N; T# s* W1 E7 Y

! l+ S/ U4 ]/ A  另外对于彩度低于0.3的中性色,如果需要做精确标定时,可采用下式:/ h! \4 z" a" y8 ~* l

7 \- A! v3 [/ R* K" k8 g# f  NV/(H,C)=中性色明度值/(色相,彩度)- z  F7 d  w1 I% M) P( o" t
  例如标号为N8/(Y,0.2)的颜色,该色是略带黄色明度为8的浅灰色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0

色彩知识
拓者推荐
  • 【上海站】获客实操训练营
  • 风水丨设计与签单必修课
  • 全新设计家装各空间动态图库
  • 【上海站】户型优化总监内训课
  • 【上海站】全案设计&落地管理
  • 2025拓者年费+案例Vip会员说明!
  • 【 拓者年费--CAD图纸】
  • 【 拓者年费--户型方案】
  • 【 拓者年费--豪宅视频】
  • 【 拓者年费--灵感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