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喜舍”的公共方法,到“喜园”的生活日常。龎喜没有把“家”当作一次性完成的作品,而是看作与时间共处的过程:时间感、气味、光线与四时温度,被微妙地叠加在收藏与日常之间,让空间自然地生出温度。对他而言,“喜园”的底色,与苏州的文化血脉密不可分。这种“精细度”与“节制”,不是外部训练的结果,而是一种被生活长期滋养的自然自觉。他提到太湖流域的富足与江南的根性,“审美是根深蒂固的,它在骨头里”。
过去十年的旅行,龎喜穿梭在全球的博物馆之间,但看遍世界,最打动他的还是那些来自东方的细节。当他重新走进园林,感受也因阅历而有了更多变化,看到的不再是灰与静。“以前我觉得园林是灰的。现在我看到它一年四季都有颜色。我也希望我的园子是这样的——一年四季都在变化,被生活影响,被时间影响。”
从喜舍到喜园:方法回到日常 十多年前,苏州的“喜舍”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城市坐标:开放的场域、面向公众的美学传播与策展形式的并置,让“器物—空间—社群”建立起一种可被共享的秩序。它既是一个公共空间,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提案。那时,龎喜更关心的是如何把“生活的美学”植入当代的日常秩序中——让人们在可被感知的空间里体会精神的力量与温度。
十年后,龎喜选择让“喜舍”暂时停下,直到一次在巴黎的偶遇,给了他新的方向。他回忆着:”我看到三个设计师合住在一栋房子里,公共空间放着他们的收藏,还可以展览、售卖、烧窑、做器物。我就觉得,那是我要的生活状态——一个更安静、更放松,可以工作、可以独处,也可以随时和朋友交流的空间。”
回到苏州后,他开始构思属于自己的“复合空间”。“喜园”由此诞生——既是私人居所,也是工作室与社交空间。团队的办公地点就在附近,与同事的距离可达不到十分钟,而他自己则在家中保留思考与创作的自由。“喜园”更像是“喜舍”的方法论回到自我,把公共的秩序拉回到龎喜自己的日常生活节奏里。 空间与时间的厚度 “厚度”,是龎喜在与我们的交流中反复提到的词,也是他作品里最容易被感知到的气场。他希望空间不只是干净或新,而是带着时间的沉积感——一种由文化、材质、器物与日常共同构成的密度。“我希望这个空间是有厚度的,”龎喜说,“它不像新的空间,而是有质感、有文化的底子,是够厚的。”这种厚度,不靠装饰堆叠,而是在日常审美与时间累积中自然生成的。 “喜园”不仅仅是作品,它的创造过程是龎喜的一次阶段性的回望,而从此刻开始,则开启了一段与自己同住的时间。“我把家看作养成的空间。它会随我的生活、审美、时间持续生长。”龎喜说,“‘喜园’不是静止的,他更像是一个“实验场”,我三个月一大动,一个月一小动。买了一件新的家具,我就会重新配,把空间再调一遍。”他笑说,“这家永远有新鲜感”,而这种“持续的生成”,正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物与共生:直觉优先的收藏 “喜园”的时间与层次感,离不开龎喜与器物之间的关系。家具、雕塑、香炉、狮子、屏风、漆器……每一件“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混搭”在这里,并非形式的叠加,而是一种精神的互文。“我特别喜欢狮子,”龎喜很有兴致地说道,“我觉得它特别有美感,它可以镇宅,也能带来一种力量。凡是能放的地方,我都放了狮子。”这些狮子——石的、铜的、陶的、白瓷的、备前烧的——来自不同年代与国家,却在空间里保持着安静的平衡。 他的收藏方式极其直觉,“喜欢”永远排在“出处”和“价值”之前。有一幅被误认为出自名家的漆画,其实是一位刚毕业的学生所作。“我不看是谁做的,也不想它以后值不值钱。我喜欢,我就带回家。只要用好了,大家喜欢了,它自然就是好的。” 他喜欢那些有温度的"物”——被使用过、能触摸、能留下痕迹的东西。“每件器物都是有质感的,是可以很好用的。它们不是为了拍照,也不是为了陈列,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当朋友第一次走进“喜园”,常会笑着说:“好像你已经在这里住了很多年。”那种温度,是时间留下的,也是真实的。 秩序与质感 在"喜园"中,龎喜呈现了自己对“秩序”与“质感”的独特理解。他更在意材质对撞之间的呼吸与平衡,而非形式上的统一。他说:“混搭的高级,不在手法,而在文化的厚度。设计师要有底子,对东西要懂——这是前提。” “我觉得铁本身是冰冷的,”龎喜说,“但它和木头、布料、漆面放在一起的时候,反而让空间更柔。"他用铁的硬朗去衬托柔性材质的起伏,不同的温度、肌理,让质感叠加也让空间有了自己的层次。 边界的模糊:半户外的火与茶 龎喜不喜欢被过度定义的“中式空间”。他没有沿用“中轴—院落—流水”的传统秩序,而是让“喜园”更自由、更松弛——让内与外、自然与人造的界限,在日常中缓缓消融。“我更关注内外空间的界限模糊。我希望在下雨天、下雪天,也能坐在户外,点一炉炭火,喝茶、聊天、烤红薯——那就是我理想的生活状态。” 他描绘着冬夜的场景:灯火辉映,朋友围坐火边,从园中望回屋内,灯光与火光相互呼应。“当室内的灯都亮起,从外看进去,就像一体。园子不是在屋外,它是长在家里面的。” 园中叠石,他坚持“即兴式”完成。没有图纸,也不追求完美的比例——只是“看到哪块石头顺眼,就放哪”。这些石头来自几年前收来的老自来水厂“环岛石”,随手安放,顺势成景。这种随意与直觉,让空间自然有了呼吸,也让这座小园的姿态,更接近生活的步频。 从“喜舍”的公共秩序,到“喜园”的生活秩序,龎喜让设计回到生活的本质——不追求风格标签,而在意真实的感受力。“喜园”的美,在厚度与温度,也在它会持续改变,而那种变化本身,也逐渐成为他自己的一部分。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 |中国苏州 项目面积 | 300m²(室内);120m²(室外景观) 室内/软装/景观设计 | PXD-龎喜设计事务所 设计管理 | PXD-龎喜设计事务所 工程管理 | PXD-工程建设 葛军/陈文海 景观工程 | PXD-景观建设 严冰冰/王守丰 木作工程 | M77 给排水系统工程 | GEBERII吉博力 智能系统工程 | 杭州瑞晟照明有限公司 门窗系统工程 | 欧的极简窄边系统门窗 空调暖通设备 | 格力空调系统 品牌支持 | 马可波罗(岩板品牌)、立邦涂料(涂料品牌)、地王地板(地板品牌) 窗帘工程 | 苏州壹昊艺术 花艺 | 小瑜 艺术品 | DTA-龙项艺术 项目摄影 | 边界人 |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