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桐庐医院位于桐庐高铁未来城区块内,毗邻杭黄高铁桐庐站,以桐庐“富春山居”的气质为背景, 建设全钢结构、绿色三星的综合性三甲医院。项目总用地面积约 7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20.2 万平方米, 其中地上约 13.9 万平方米,地下约 6.3 万平方米,总床位数 1100 床。 ![]() 绿色三叶草,山水未来城 桐庐医院的迁建设计,始于2019年全球新冠疫情之前。为缓解省级三甲医院的诊疗压力,同时提升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桐庐将人民医院新院区选址于高铁未来城,基地周边道路平整,不远处群山环绕,显露出桐庐“富春山居”美景的气质。 而这块未来新城未开发的土地,也亟待一座空间气质相符的引领者。 ![]() 在方案设计阶段的 2020 年,此规模的县级医院属于新建医院中大规模、高密度的代表。 设计回归建筑本源,从场地狭长的方形出发。由于基地非正南北朝向,呈现35度的偏角, 设计首次创新地使用三叶草型护理单元:将三个护理单元同层设置,中央设置共享的电梯厅。 这种模式不仅同时为三个护理单元提供足够的日照与通风,提高了交通核的使用效率,更适应重点科室的发展和大型病区的需求,为开展 MDT(多学科联合诊疗)预留可能。 ![]() 在视觉上,以通高明亮的门诊大厅为起点,宽敞、无柱遮挡的医疗主街连通各门诊模块和医技功能,到达多部电梯环绕的住院电梯厅,并连通住院门厅。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就诊患者在室内宽敞的医疗街内即可看到门诊与各医技功能的划分与方位,可清晰地辨明方向,便捷地到达。 叶片式的综合主楼为了延续富春山居图延绵的山水意境,以微曲线勾勒端部及天际线。 两侧的行政楼与感染楼顺势与综合楼呈环抱之势,映衬着远处群山的起伏。银色渐变的立面铝板与蓝灰色玻璃的组合,委婉地呈现过去与未来的时空对话。 ![]() 韧性设计及弹性空间 医疗建筑的设计,一方面需以功能性为主导,以诊疗的高效性为前提;另一方面医院建筑回归到为使用者服务, 不再是冰冷的“治疗机器”,而是为患者、家属、医护、后勤等创造的服务性空间。 为在有限的场地内实现医疗流程的最优排布,医院设置了均质化的模块空间以应对功能高效, 以可适应性的弹性空间来应对多元服务,以开放、人本、服务为核心,提升整体的空间品质。 ![]() 在裙房的设计中,入口空间设置了柱廊与飘顶。 节奏感序列的柱廊,不仅为行人提供了遮阴避雨的屋面,而且以灰空间过渡室内与室外、紧张与放松,为冰冷严肃的医院带来一丝古典的美与温暖。 在门诊的设计中,门诊模块布置在医疗街的两侧,以采光庭院为间隔。单元化模块提供了均质的等候空间和诊室空间,以器官疾病为分类设置功能布局。 在住院楼三个护理单元模块之间,围绕中央交通核设置了三块不同朝向的阳光共享区。 结合造型的独特性,这片拥有充足采光的方整空间,可成为医护的休闲场所,也可设置为病患家属的交流空间。 ![]() 全钢结构的绿色三星医院 后疫情时代,各地的医院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医院建设的体量大、周期短、节奏快也给医院的设计和施工抛出了接踵而至的问题。 本项目采用全钢结构的形式,钢结构较混凝土建筑更加节能环保,装配化的建造大大提升了建造速度。 项目的落成也为钢结构形式在医院建造领域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建造经验。 ![]() 轻曲线与低造价控制 建筑虽在端部与天际线呈现轻曲线,但内部功能空间均为模块化设计。 为在有限的造价之内完成未来感的塑造,建筑多次优化曲线的弧度及立面的线条宽窄变化,以最优标准化模块实现了最低造价全钢结构绿建三星医院。 ![]() ![]() ![]() ![]() ![]() |
精华推荐
换一换
为什么生病的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