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2010-4-16/ 图像资料下载/ 设计书籍/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配合。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我来学设计2010 于 2010-4-16 23:17 编辑
8 w9 g2 X9 m% @- o/ @! l/ Q+ r: a
《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作者通过多年潜心研究中国建筑设计传统、长期实地考察东西方建筑,博览中外建筑经典,验证了中国古代存在具有中国民族与地理环境特色的建筑与规划理论,其中许多设计思想与技法属中国独有或首创,在世界都居于领先地位;进而充分肯定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是世界建筑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作者李允鉌通过多年潜心研究中国建筑设计传统、长期实地考察东西方建筑,博览中外建筑经典,验证了中国古代存在具有中国民族与地理环境特色的建筑与规划理论,其中许多设计思想与技法属中国独有或首创,在世界都居于领先地位;进而充分肯定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是世界建筑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华夏意匠》总结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书中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一位学者对国家的拳拳热爱之情和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驳斥了少数西方人傲慢、狭隘的片面学术观点与某些中国“学者”缺乏民族自信的西化倾向,从根本上修正了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的种种谬误与偏见,打消了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模糊认识,从而全面解决了对中国古典建筑的认识与评价问题。李允鉌广泛运用中西比较和归纳汇总的方法,在确认东西方建筑设计理念差异的前提下,证实了中国古代勤劳睿智的工匠充分利用准确的力学知识,以柱网框架式结构从技术上巧妙地突破了木结构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要求的局限,将木材的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设计思想上确认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是最合理和完善的形式,走上发展木建筑为主流的道路,而西方则大量运用砖石材料,走的是发展承重墙式砖石建筑为主流的道路。“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走着不同的道路,各自取得不同的成就,不同的经验。” 今人若采用同一种尺度来衡量东西方建筑艺术的传统与成就的做法是错误的,更不会获得正确的结论。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典型的对比实例,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成就。木建筑与石建筑各有短长,难分伯仲。木建筑结构轻巧,经济实用,加工工艺简单,施工迅速;不足是抵御地震、风灾、火灾的能力较弱。石建筑外观宏伟,坚固,留存久远;缺点是笨重,昂贵,施工工艺复杂,建造周期漫长。从纯粹技术角度而言,中国的木建筑丝毫不逊于西方的石建筑。意大利的砖石比萨斜塔,建于1174年,塔高54.5米;而建于1065年的辽代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高度67.13米,比比萨斜塔高出13米。木材的强度只有钢材强度的 1/20,就是说在古代用木材建60多米的高塔相当于我们今天修建1200米高的钢铁建筑,况且佛宫寺塔还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高塔,因此中国的木制高塔堪称世界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奇迹。中西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和结构风格导致西方人在建筑上着重追求向空间扩展规模,中国人却主要致力于在平面上拓展。比如建筑年代相近的巴黎卢浮宫和北京的故宫,两者总的建筑面积相近,但西方人的设计意图是完成一座多层建筑物,故宫则是以广阔、深远的平面组织构成一个紧密的建筑群,它的基地面积几乎是卢浮宫的一倍。李允鉌在介绍中西建筑理论的同时,还从艺术鉴赏角度向读者传授了中国与西方古典建筑不同的欣赏方法与规律。在视觉上,人们通常可以从远、中、近三种不同的距离来观察、体会建筑物的形体和美。中国建筑设计对远景的效果十分重视,经过严密的整体规划,呈现优美、柔和的外轮廓线,决不是西方那种简单几何图形的“盒子式”外形。在中距离上,西方建筑以丰富的体量,凹凸变换的平面构图给人留下明确、深刻的印象;而中国建筑的立面则较为平淡,这应与中国封闭的“庭院式”平面布局有关。在更近的距离,人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中国木建筑画梁雕栋、栌栾交错的构造、细致精巧的装饰、鲜艳夺目的色彩,这是西方生硬、单调、呆板的石建筑物根本无法相比的。因此,在观察中国和西方建筑时,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和视角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受。《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的另一特点是取材广泛,论及众多中外古今的有关著述和论点,对于各种问题作者都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内容不仅限于只是一般的知识性、学术性的资料汇编。该书是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传世佳作,这是一本以现代科技的观点和建筑艺术语言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全面阐述和分析的理论著作。全书的重点在总结中国古典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法则,并且指出它们和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 P7 a, [5 c4 z. n. |
作者简介:
/ N1 C. F' A1 S2 _2 D6 X* ?李允鉌出身书香世家,其父李研山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岭南画家、书法家和诗人,被誉为“山水画大师”。李允鉌在其父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便打下了扎实的中国传统艺术与传统文化基础。五十年代李允鉌自华南工学院建筑系毕业,他先后在沈阳、北京、香港、曼谷、新加坡等地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及室内设计工作;同时还对建筑理论,尤其是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85

  • 我来学设计2010 2010-4-16 23:12:14

    目录: 2 s% E; q8 b+ s# e5 [9 T/ u
    8 e% }' X* x( p4 {! V' e! z6 x. @
    卷首语* P+ M8 q+ q  n- h1 c
    第一章 基本问题的讨论
    + P2 S0 l1 I9 g  F中国·传统·建筑/11" k( u( I# w( f7 E1 T
    中国文化和中国建筑/17/ V% i2 m: Y( r8 c8 w0 U
    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238 Y6 U1 U  X1 v/ c! P. ~
    木结构发展的历史原因/29$ |: d7 M' X4 a3 x# y9 O
    建筑的思想和政策/35
    ; k" _# v. e/ T  Q4 J  K% @; P影响形制的特殊因素/39
    - W2 X% D9 B6 m/ d0 C" h第二章 总释3 N8 B! d2 ^& t! K& Z/ q3 F
    中国的文字和建筑/47, ~- s: ~: p( {# V; F
    名词和术语的变迁/52
    : L$ ~8 ~3 l. b$ [建筑物的类型和名称/57. d' t0 S3 [/ e" r: g
    “门堂之制”及其他/63
    , M* Z: [' G; t/ c0 C1 r3 ?' ]; ^9 u* S台观的发展和意向/69
    ! U; W/ I; {" D2 z1 n; n2 k: e第三章 分类概述
    & Y6 U& I$ v2 S* k* A7 P* V建筑物的性格和分类/77
    4 \1 o6 i5 y3 @' k* I# ?- R2 R7 t7 x住宅和房屋功能的演变/82. u* N. n  ]7 l# y% N
    宫殿和宫城/90
    * [2 T+ O' {$ \, d9 K礼制建筑/100
    9 S4 j4 h# j) b# v' ~% v# q佛寺·浮屠及其他/106. l/ P/ ~7 s+ m$ d
    商业建筑的集中和分散/115
    % X) o- t. T) \# F古代为科技及工业服务的建筑物/121$ r1 c$ N8 X0 l  }" c! n2 j
    第四章 平面
    : X+ R: f, n9 |建筑平面的构成/129- V" t5 p' b6 }* V  x+ ~
    单座建筑的平面/134( _+ r# O; b6 m* V& S
    建筑群平面/140' ~0 n2 l5 A; n: j% R& G8 j% ~' r
    典型的平面制式/1467 L. r8 I0 w4 s7 z0 s) \
    布局的组织和程序的安排/151$ ]; C! s. K: B! \
    第五章 立面$ S8 a4 W7 v/ j
    建筑立面的构图/161
    " i  F* C( Q9 {% j立面构图的组织和展开/167. P' b6 ^% Q. }& E
    台基/1732 _$ t5 F! o) T2 ]( ?  X, d, j+ ]( c' I8 K
    屋身/179
    9 s# {: J' E* |: C3 h屋顶/185/ W% F6 R7 k* {7 Y4 n  c) Z
    第六章 结构与构造+ w- }; M' e6 f$ l' d
    结构·构造的设计/195
    . g# C; y) d  p1 j+ _结构原则的演变/202
    ) ~7 }2 t4 s) H' m/ e材料的选择和标准的制定/209
    + [0 k7 m1 \3 E! L, G构件的形制/216
    4 l* o+ l# ^+ [0 N1 _9 {" Q屋面的构造和屋面的曲线/221
    2 D. f+ ?+ A( o+ o. A1 M* Y! [第七章 主要构件的形制/ G7 U0 {0 r4 M
    柱和柱础/229# m7 z6 d5 ]! I/ u, h3 x/ ^# G8 A' P
    斗拱/236
    0 M$ l- C8 g3 s8 |/ Y+ W. d雀替·驼峰和隔架/243; O8 }/ u/ \. \
    栏杆/251
    # @8 [& p  P0 _5 [6 t槛}匡和隔扇/258
    $ R7 C0 A7 g/ j第八章 色彩·装饰及“内檐装修”3 d* N7 s& F# ^* U6 \
    色彩的由来/267
    " t% O$ E5 D) m& Z( R4 ^装饰和彩画/2755 }# H4 l# ^( [' T' E3 t1 K# q
    天花和藻井/283
    . y9 K7 `  P6 Q" L3 g5 o' O( f9 D5 V门窗/289
    $ S! E3 r5 H' m) D! Z隔断/2956 u; f0 i! j+ P/ P- L' t
    第九章 园林建筑; E9 P# T: V0 c' t. K
    设计思想和意念/3059 ^& w" H& N4 M4 c4 D
    历史的基础/310  O# M8 y  F0 d- U
    构图的原则/317$ `0 \5 @$ E8 {" z
    园的构成元素/322
    1 ?$ N* r  l% B+ j% ~: c+ Y“园群”的组织/3298 p5 h" W+ |- P% O
    第十章 房屋以外的建筑物) C) p" L/ r3 @
    非房屋建筑/339$ ]* ~. @( M0 F% c: D2 n2 A
    城墙和城楼/344
      M! j2 F2 q2 {桥及“桥屋”/351
    : ~/ q# ?) a' M/ u* J9 z3 b“塔庙”及“塔坟”/358
    , i6 N4 ^8 ?, ?" t* h陵堂与墓室/366& i! V0 I- W1 U8 i
    第十一章 城市规划
    * @( a0 V9 P* P2 q/ I古代的城市和规划/377
    / }; q! e+ a; p: l) N, l: N都城的盛衰和兴亡/383; F" W# _7 H4 V) V
    城市形状的产生和变迁/390" @* ?; s  C+ H( X# A1 d
    城市的内容和组织/396
    0 k# l+ g+ _  ~* z& t, {- \! L道路网和城市的布局/402
    # R! Y( s! b7 j/ J+ k1 U" S第十二章 设计·施工·研究和著述, X& G( M7 F( [
    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家/411
    3 f& ~8 ]  n& `" I古代的建筑设计工作/416( p: [( }* K% G/ z% Q
    古代的建筑施工工作/423# W/ i! B8 C+ h* F2 }" \
    古代有关建筑的研究和著述/428. @/ H% Z+ h, }: t4 m$ K) X. x' B0 s$ n
    近代有关中国古典建筑的研究和著述/434) B9 Z1 q# Y" U' C& i
    发展的终结和传统的继承 /44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很好
  • liuwanyi02 2010-4-23 13:43:33

    板主   把你的钱分我点!  让我把他下下来吧!  我想看看哦!songhua

  • jsjuemi 2010-5-17 09:52:11

    支持咯 , l! Y: F, V0 {9 T. O2 n
    可怜的我没钱下载

  • 钉子设计 2010-9-2 12:29:09

    回复 30# laojian1 8 \+ ^- [7 s8 p1 T# D$ X
    * p8 k. [2 d% M+ X

    + V" H' Y1 d  a! r& `6 b; z    警告一次再灌水 里面扣分

  • yingning 2011-6-14 13:36:59

    {:soso__2916289030242542341_4:}版主,你是我的偶像!我崇拜你!

  • 李丹 2011-7-11 03:31:05

    打不开郁闷。 害我弄了半天。。╮(╯▽╰)╭

12下一页
《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拓者推荐
  • 【上海站】获客实操训练营
  • 风水丨设计与签单必修课
  • 全新设计家装各空间动态图库
  • 【上海站】户型优化总监内训课
  • 【上海站】全案设计&落地管理
  • 2025拓者年费+案例Vip会员说明!
  • 【 拓者年费--CAD图纸】
  • 【 拓者年费--户型方案】
  • 【 拓者年费--豪宅视频】
  • 【 拓者年费--灵感图库】